第四百二十七章“考前补习班”(1 / 3)

加入书签

祭酒细想一下,也非常赞同方涛的提议。

从文人的角度上来讲,作为文人,风流一点,只要不至于下流,那都是佳话;身为文人的校长大人偶尔也会到这里来“陶冶情操”。

可佳话须得挑个适当的时机才行。那种落魄士子赴考途中睡了千金小姐之后,海誓山盟、最后金榜题名的故事完全就是他娘的扯淡。骗骗无知百姓还可以,真正从科场官场上一路摸爬滚打杀出重围的人,从来没把这种故事当一回事。但佳话归佳话,大考在即还流连烟花之地就属于“玩物丧志”了;这种事儿若是传开了,人家除了说这帮士子不规矩,肯定也得追究一下教育主管部门的责任,“教不严,师之惰”么!这让校长大人非常不爽。

从官职的角度上来讲,校长大人更要好好管这件事了。北卷既然注定颗粒无收,若是南卷再不出点儿彩,岂不是惹人笑话?更何况江南一片地域甚广,除了南直隶,还有浙江、湖南两省,次之还有福建、广东两地,都是文人荟萃之地,各省乡试都是卯足了劲。虽然说乡试的录取都是各省自行命题、自行划定“分数线”,可考试结束之后,各省的“满分作文”拿出来一比,结果南直隶的“满分作文”放到浙江去连及格水平都没有,那岂不是丢人丢大了?

无论如何,考前两个月确实有必要集中“补习”,搞一下突击;临阵磨枪,不亮也光啊!

“如此,确实是个两全其美的办法……”校长大人点头赞同道,“厂公的意下……”

罗光宗呵呵笑道:“这点子很好,照顾了大家的脸面,咱家一点儿意见都没有。这样,咱家的东厂和吴指挥的锦衣卫各出三百人在国子监值守,出入人等须得盖上东厂、锦衣卫、国子监三颗大印

;为了公平起见,所有赴考士子都必须在国子监备考,省得都出来生事,每二十个士子……安排一个教谕指点学问;至于伙食,国子监一下子多了这么多人怕是忙不过来吧……”说着,眼睛就朝方涛斜了过去。

祭酒对罗光宗的提议非常赞同,虽然录取数量不会变,但为了考出好成绩,把所有赴考士子集中起来辅导,将来出点精彩作品自己也非常有面子。最关键的,考前冲刺是在国子监进行的,若是真出了绝妙文章,国子监也能摘点桃子光荣光荣。看到罗光宗的眼神,祭酒才恍然想起这么一个在国公府寿宴上大出风头的厨子兼学生,当即点头道:“赴考学子平日饮食也须得补心益气,海潮熟练庖厨,不如……”

方涛哪有功夫伺候这些个读书人!当下推辞道:“厂公和祭酒大人抬举了!赴考士子不在少数,南直隶各州县都有,所谓众口难调,些士子未必习惯国子监膳食;若是偶尔一两餐集中饮食倒也无妨,时间长了,怕是有人吃不消……以学生看,南京城内不少大人也有酒楼产业,他们对士子们也是关心异常,倒不如把伙食包给这些大人,也好让诸位大人为这些明日栋梁尽一份心意……最好不过让士子们每日写下想吃的菜式直接到酒楼下定,吃饭的时辰上使唤自己的书童去取便是……到了开考那九天,学生必定倾尽全力做得丰盛直接送入考场,以确保士子们写出绝妙好文来……分文不取!”

吴孟明当即明白了方涛打的是什么鬼算盘,当即附和道:“此议倒是可行!”

罗光宗虽然对方涛的婉拒有些不解,可照样顺着方涛的意思往下说道:“也好。士子们将来是要为国出力的,考场里好吃好喝也就行了,平日里也不能太娇

惯;更不能违了南京诸位大人优待士子们的一份心意。”

祭酒虽然是个老学究,可人情世故还是懂得不少的。如此炎热的夏天,一般人家宁可躲在自家园子里或者城外的庄子中避暑消夏,也不愿意到酒楼吃宴席,故而酒楼的生意反而有些寥落。方涛这么个主意等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