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1 章(1 / 2)
1981年7月22日,时年仅48岁的刘道玉正式履任武汉大学校长,在他任职的头一个月,张祖慰到武汉大学采访刘道玉:“新官上任三把火,你打算烧哪三把火?”刘道玉回复他说:“新闻社报道说我是全国重点大学中最年轻的校长,也是新中国自己培育的第一位大学校长。既然说我年轻,那就应当像一个年轻人的样子,认认真真地干一番事业,以重振已经衰败的武汉大学昔日辉煌。至于三把火,我想还是低调的为好,从调查研究入手。在此基础上,再制定学校改革与发展的规划。”?
武汉大学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是五大名校之一。1937年,中央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浙江大学、武汉大学五所中国当时最为顶尖的学府在全国进行统一招生考试,被称作为“五大名校联考”。这也是民国五大名校的由来。据相关说法,1948年英国牛津大学曾经发函声明,只要是五大名校毕业的文理科学士平均成绩在八十分以上的人,都可以享有牛津学校“高级生”的待遇。重振武汉大学的昔日辉煌,刘道玉所图非小。
事实证明,刘道玉是富有改革精神和勇气的,不愧被武汉大学学子们誉为“武大蔡元培”。
刘道玉上任后,倡导平等、自由、民主、开放的校风,高歌猛进地从教育体制入手,进行教育方法和制度改革,紧紧围绕着教学制度改革这个重点,对教学内容和管理体制进行全面改革,创建了多种新的教学与管理制度,使教学质量大大提高,学生素质全面提高,毕业生深受社会特别是沿海开放城市的欢迎。此外,还进行了科学研究体制、人事制度、后勤工作体制等方面的改革,使学校出现了欣欣向荣的局面,科研成果和学术著作获得了前所未有的丰收,一时间,珞珈山成为全国高校学生和教师的“向往之地”,形成了“北有北大,南有武大”的说法。
学分制、主辅修制、转学制、插班生制、导师制……推行新制度的时候,刘道玉从不向上头打报告,坚持认为这些都是校长的职责和权力。这一系列现代高校的教育制度和管理模式,均始于武汉大学。高等教育改革的序幕自此拉开,扩散全国,武汉大学因此被誉为“高教战线上的深圳”。
1978级历史系学生张星久认为,武汉大学充溢着朝气蓬勃、欣欣向荣的氛围,“就是感觉每天都有一种新气象,每时都有新的空气”。
学分制令有想法的学生获得充分空间,周围的同学有写小说写出名气的,也有不少人在本科时期就发表了在学术界引起轰动的文章。学生可以随意选修其他专业的课,可以谈恋爱、跳交谊舞,可以穿最时兴的大喇叭裤,还有几百个学生社团可以自由选择。自学和创造得到充分鼓励,刘道玉在学校开学第一天就讲,如果老师的课讲得不好,你们可以不听,自学是最好的学习方法。
刘道玉对学生真诚平等相待。他与身边工作人员“约法三章”:“凡是学生写给我的信,不得扣压,有信必回;凡是学生要求见我的,不得挡驾。凡是事关学校改革的文件,‘案不留牍、文不过夜’。”
在刘道玉校长的鼓励下,武汉大学师生的思想活跃,言论自由。研究生论文答辩,可以当面顶撞评审委员,本科生学术演讲,校领导坐在下面洗耳恭听。校长、书记的家,敲敲门就进去了。教师上课,学生开会,讲什么,怎么讲,没有人横加干涉。
刘道玉并非脾性圆融之人,在他当校长的时候,有不少人见过他为了保护学校和学生的利益公开跟省里领导叫板,甚至批评某位省委领导“水平连生产队长的水平都不如”。
王小村是中国十年“□□”结束后重新恢复高考的第一批大学生。1978年2月进入武汉大学历史系,他在武汉大学历史系读了一年后,坚决要从历史系转到生物系。这件事最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