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我往矣,杨柳依依(1 / 3)

加入书签

1974年,杨依依被热心的陌生人叔叔骑着二八自行车送回了大院。

因为她找不到家了。这年头孩子们不用上课,整天里在外头瞎逛,女娃娃们聚在一块儿丢手绢,跳皮筋,跳房子,男娃娃不是滚铁环,就是打方宝,有些坏孩子还模仿大人们四处溜达,看看能不能犄角旮旯里顺点儿好东西出来。

但是,没有一个娃娃会找不到自己的家。70年代的孩子机灵的很,吃饭对他们来说是顶顶紧要的大事,还不到饭点,这些孩子们就饥肠辘辘地各回各家、各找各娘了,只留下一个迷迷瞪瞪的胖姑娘,杨依依。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杨依依,这名字一听就是文化人给起的。曾经的杨依依是个杨柳腰的舞蹈演员,刚刚在华国舞蹈界闯出点名堂,像一株小白荷般亭亭玉立,脆生生,眼看这颗舞蹈新星就要冉冉升起了。

可是现在,杨依依站在堂屋的穿衣镜前,照了又照,这肥嘟嘟的脸蛋子,肉滚滚的胳膊腿儿,怎么看都对不起“依依”这个名字。

“嗨,这是什么事儿啊”,青年舞蹈演员杨依依穿越了,成了七十年代南方小城的胖囡囡杨依依。

人穿了,记忆丢了,家也不知道在哪儿,所幸街坊邻居还记得胖丫头蒋依依,这不,隔壁热心的退伍兵叔叔赵士刚中午下班回来,看杨依依傻不愣登站在街道上,就骑着二八自行车给她带回家去了。

换了一个内芯的杨依依记忆丢了,习惯还在,站在家门口就知道从脖子里掏钥匙来开门。

这年头看孩子没那么讲究,大人们都是一个孩子给配把钥匙,穿个绳子吊在脖子上,有的大人忙,一天到晚不着家,孩子们有家里钥匙,饿了渴了就能回去歇歇。

显然杨依依家的大人也是个忙人,隔壁赵志刚叔叔都回来好半天了,自个儿家里一点动静都没有。

杨依依对着镜子琢磨了半天,总结出来这个叫“杨依依”的小姑娘年纪不大,十二三岁左右,胖是胖了点,看模子也是个美人胚子,眼睛水汪汪的,尤其是这一身的奶白皮子,胳膊腿儿都自带奶白色的光晕,给上辈子哪哪儿都好就是皮肤暗了点的北方妹子“杨依依”馋的不行。

杨依依自个儿琢磨,也不知道这辈子能不能再把舞蹈捡起来,想起来上辈子为了跳舞吃过的苦,流过的汗,全白送了,杨依依想到这里,那个气啊,气得肚子都咕噜咕噜响了起来。

这声音杨依依熟,上辈子为了保持身形窈窕,她可没少挨饿,这会儿估计胖丫头杨依依也饿了。

小胖丫头就是经不住饿,杨依依嘀咕着离开了镜子,打算去找点吃的,她在屋里寻摸了半天,橱柜是锁着的,案板上倒扣着一个碗,拿起来一看,里面有几个黄黄的苞米饼子掺着槐树花,这是手巧的女人才能想出来的美食,杨依依饿极了也顾不上挑嘴,大口大口嚼了起来。

等到了天黑透,杨依依的娘杨玉兰才下班回来,她在棉纺织厂打零工,中午也不得休息,长年的操劳让这个女人微微有些驼背,一双眼睛却很是柔和。她进门看到杨依依,习惯性地喊了一声:“囡囡,饿不饿?”就忙着去做饭了。

杨依依母女二人相依为命,日子也过的比一般人家格外穷苦些,偌大的四合院里她们只占了一间屋,屋里东向朝阳放着一张大床,母女两人平时就睡上面,床头靠的是一个老枣红的衣箱,旁边还有一张折叠床,偶尔有亲戚落脚,可以拉出来用。折叠床平时不用,都是收起来立着的。

旁边立着的还有老式的落地洗脸盆架子,上面嵌有镜子,洗脸盆是当时最常见的白搪瓷盆子,盆底印有牡丹花图案。

屋中间摆着一张条桌,墙上悬挂着大朵牡丹花的画像,颜色艳丽,条桌上面摆着暖水瓶,闹钟等日常用品,房屋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