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五十二章假太子(1 / 3)
朱慈烺摇摇头道:“我不是说他们不好。以前每年都有藩王派遣世子道京师供奉、朝贺,他们当中还有不少人能跟着父皇一起参加郊祭大典。这些世子们谈不上饱学,但为人处事、阅历见识也都比我强多了。但是,今时今日,换了他们来做,也未必能做好……”
“这又是什么话?”黄巧娥不解道,“人家还没进朝堂呢,你怎么就知道人家做不好了?”
一旦说到朝堂,朱慈烺立刻从男女独处的傻乎乎状态恢复到精明,只是神秘笑笑,待队伍过去之后施施然离开。黄巧娥连忙追过去。朱慈烺走到一处没有行人的小桥上,望着桥下流淌的河水,淡淡地说道:“刘侯远见卓识,方大个骁勇善战。论文论武,我手上的力量都比我那堂叔强多了,但即便如此,我还是觉得没办法掌控整个朝堂。堂叔虽然有机会登基,无奈手中没忠心的臣子,没可用的雄兵,就算他有满腔抱负,又如何施展?”
“所以,你就觉得他肯定干不下去?”黄巧娥问道。
“一定干不下去!”朱慈烺肯定道,“刘侯说得没错,想要彻底击败鞑子,若是还想靠着大明原先的那些规矩办法来做,难于登天……这一路上,青甸镇也好,方家的卫队也好,人数虽然不多,可他们看到反贼哪怕是自己人数出于劣势,也照样敢冲锋……大明能有几支军队做得到?青甸镇和方家的兵也都是大明百姓出身,为什么他们就敢重创鞑子?大明到了这个地步,不论是民生、朝政还是军制,都已经到了不得不改的地步。问题是,不论是士林还是军中都很清楚,但一旦要改制,必定要让他们放血,他们如何肯?堂叔做不了啊…
…”
黄巧娥有些明白了朱慈烺的意思,问道:“那你……难道打算放弃么?”
朱慈烺摇摇头道:“不,没有,我的身份也不准许我这样做。但是……但是刘侯说得也对,我能不能治理这个天下,不是我说了算,而是天下百姓说了算。在父皇之前,朱家有很多的皇帝做的都不够好,这让天下百姓伤透了心。他们很可能不再信任我们……他们现在之所以跟反贼、跟鞑子拼命,那是因为反贼和鞑子做得比我们更糟。刘侯说,不管我能不能继承父皇的遗志,我都必须努力活着,就算不为大明,也要为大明百姓好好做一些事;让大明的百姓慢慢恢复对我的信心。否则,靠权臣和刀枪立威的皇帝,不会长久。”
说到这里,朱慈烺不再说话和黄巧娥静静地站在桥上,望着渐渐远去的流水。
崇祯十七年五月初十,福王世子朱由崧在马士英的拥立下在南京登基监国,改元弘光(从这一章开始,在下将会一直沿用崇祯年号,直到辛亥革命结束)。士林舆论大哗,纷纷对马士英拥兵入南京的行为表示“强烈愤慨”,但是多数百姓都觉得,福王也好潞王也好,都是朱家的皇帝,谁当都是一样的。江南士林也知道自己在“立嫡”和“立贤”的逻辑上陷入了被动,所以他们很快就不再之意朱由崧即位的合法性,转而攻讦马士英和阮大铖,同时纷纷通过史可法联络左良玉、黄得功等人试图说服他们率兵入南京“勤王”。
也就在朱由崧登基之前,崇祯十七年的五月初二,吴三桂领着多尔衮从山海关入京。故明官吏以为吴三桂带着逃出京城的太子朱慈烺返京登基,于是请出朱由检的灵位在
城门口哭灵。然而当他们发现来到京师的居然是多尔衮的时候,一场闹剧随之发生。朱由检的灵位被当场弃之不顾,故明官吏纷纷上表劝多尔衮称帝。多尔衮此时已经是满清的摄政王,权势熏天不假,可八旗的旗主王爷们也都盯着他呢,这雪片般的“劝进表”让多尔衮恨不得立刻砍了这些个故明官吏。
大家心里都明白,真正忠于明朝的,绝大部分已经在朱由检殉国的时候一同殉国了,还有一小部分也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