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二十三章伏阙(1 / 3)

加入书签

进了京城之后,方涛没有回刘府,而是被朱国弼以兵部的名义“安排”在一处大院落脚。入住之后,大门口随即被一群兵丁把守,用来“保护”方涛。据说是等待“圣裁”之后,方涛即可到昌平赴任。紧接着,方涛就被隔绝了消息。不过这种隔绝很明显是一厢情愿的事,第二天方涛就与外界建立了联系,联系方式是声音。

方涛被软禁的小院隔壁在当天晚上就入住了一批僧道,理由是这户人家的户主给亡父做法事。方涛则坐在院子里仔细听着院墙那头传来的长短不一的木鱼声;而方涛似乎也是有感而发,时不时地用木棍敲击这柱子,低低地哼着南曲。里里外外都是京营派来“保护”方涛的士兵,方涛和他的十个扈从就连上茅厕都有人盯着,可应是活得坦荡自在。

门外,则是云波诡谲的朝堂。御史们发挥了自己“风闻言事”的强项,咬住方涛不松口,弹劾的奏疏一封接着一封地往上递。不过,吴孟明跟王承恩这一次却坚定地站在了方涛的一边,御史们前面头天奏方涛“骄奢”,厂卫和锦衣卫第二天就能将方涛在崇明生活的实录摆在朱由检案头;御史们头天奏方涛“不忠不孝”,厂卫和锦衣卫第二天就能将方涛的父亲何事去世,方涛如何守孝又如何被“夺情启用”等等证据全部摆出来。一边是没证据的“风闻”,一边是实打实的证据,朱由检也不是傻子,当然知道御史们有什么意图。

终于,朱由检实在忍受不住御史们没头没脑的聒噪,指着厂卫和锦衣卫呈上来的证据几乎快骂出来了:你们这些御史整天“风闻”,好歹调查一下抓到证据再上奏啊,如果再这么

不靠谱地瞎猜,百姓们还以为你们这些御史全靠嘴皮子过日子呢!

朱由检的愤怒触动了文人们最脆弱的神经,使得他们更加愤怒。厂卫和锦衣卫的横插一杠让御史们多了一条攻讦方涛的理由:结交天子近臣。参方涛的奏本数量一下子暴增。朱由检实在受不了御史们“爆吧”的行为,直接撂了蹶子,当场下令,传召方涛当廷对峙。这一下正中御史们的下怀,他们正希望有这么个机会当面将方涛骂得体无完肤,然后万众“伏阙”请诛“国贼”。唯有如此,才能显得自己够正义。

接到诏书的方涛只是淡然笑笑,这么多天来,里里外外的消息沟通已经让方涛将情况了解了大概,而在黄巧娥的运作下,方涛这边也已经掌握了足够的证据。第二天一早,方涛没有再起来打拳练武,而是正儿八经穿好自己的熊罴补子官服上朝。

方涛到达午门外的时候还是满天星斗,该来的没来,方涛便在皇城角门外等着。没一会儿,文官们上朝的轿子陆续到了,很少有人在意在角落里站着的方涛,即便偶尔几个看到的,也都向方涛投去了鄙夷和不屑的目光。方涛懒得理他们,直接斜靠在墙边眯着眼睛打盹。若是放在以前,方涛在当场找回场子都不敢说自己姓方,可如今,经过了太多事、太多的搏杀之后,方涛都懒得这么做。文官们看方涛不屑,方涛看他们更不屑。在方涛眼里,这些只知道权势地位的人只不过是跳梁小丑罢了,或许他们当中会有几个特殊的人物:某御史正直,某侍郎无私,某翰林公忠体国;可这些都不够,他们的奏疏,他们的建议,看上去道理十足,可却始终是从书本上寻

章摘句,根本无法实践。别的不说,光是全课农桑这么个基本的东西就是个技术活儿,靠亲自示范、写文宣传这些道德层面的花招起不了多大的作用。方涛真心瞧不起他们。

朝臣们都进去之后,方涛还在外面等候。按例,这种朝会这种场面是他这个品级不能进了,只能等待传召才能进去。就在几辆马车停到方涛身边的时候,一个内侍快步走了出来,对方涛招招手道:“方千户,万岁传召呢!”

方涛点了点头,从怀里掏出几块银锭塞到宫门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