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一十章最佳表演奖(1 / 3)

加入书签

战场虽然较远,可站在城头上看一点阻隔都没有。熊熊大火在黑夜中显得格外分明,火海之中重重黑影左冲右突,是不是还有阵阵炮声传来,而距离火海不远的码头上更是火光闪成了一片,喊杀之声隐约可闻:不是倭寇来了又是什么?

消息传到县令那里的时候,已经从“数目不详的倭寇正在城外洗劫”变成了“倭寇啸聚攻城者以万计”。县令一下子没了分寸,本来还指望事不可为时乘乱开溜的,可如今“以万计”的倭寇攻城,别说城门出不去,即便出去了也跑不掉,何况上万的倭寇那得多少条船在江面上等着?万念俱灰的县令大人索性一咬牙:豁出去了!

一般来说官员上任都是孤身一人,父母年纪大了不宜离开故土,一怕水土不服,二怕客死异乡;而官员的正室都是留在父母身边代丈夫尽孝道。所以,县令想要开溜,一般都是一个人直接溜走。至于小妾,那纯粹是特殊时期留在身边解决生理需要的,不带也罢。现在情况如此“危急”,县令大人反而坦然了:反正是个死,那还不如体面点儿。

但如何“体面”是个问题。白绫?死相难看;鸩酒?这种高级玩意儿宫里才有,县里只有砒霜,据说吃了之后肚子会疼半天;匕首……太痛,何况身体发肤授之父母,毁之不孝……最好能找个不痛苦又不流血的法子……

县令大人非常不想死,可他却知道此刻自己非死不可了。如果没死,那么城池失陷之罪就够自己砍脑壳;如果死了,自己就是壮烈殉国,虽然自己只是个末流知县,可一旦“壮烈”了,朝廷的抚恤从来就不手软。他倒不是在乎朝廷在自己死后逢年

过节给自己父母妻儿的那点“慰问金”,他在乎的是名份。

若是他“壮烈”了,那么一个追封肯定是少不掉的。自己的老爹怎么说也得是个县公吧?儿子起码得能世袭吧?老婆怎么也得恭人以上的封号吧?若是其他县城都是望风而降,只有自己这一个县城“壮烈殉国”,那朝廷为了弘扬正气,肯定加封更高!读了一辈子书,图的不就是这个么?顶多自己没机会享受罢了……

打定了主意之后,县令大人决定“殉国”。可殉国得有殉国的仪式,若是莫名其妙地死在贼人的乱刀之下,那么一点儿名气都没有,咱们要死,也得死得有名号。所以县令大人决定:举火星号星号。

为了让自己更“壮烈”一点,县令大人特意命令两腿直打哆嗦的差役们挨家挨户搜来了柴草,在县衙大门口堆起足够烧毁半个县城的柴火堆,自己则穿好官服戴正乌纱,颤颤巍巍地在连续多次失败之后被差役们硬是搀上了柴火堆,再端端正正地朝北方遥拜,口中念叨一长串忠君报国的锦绣文章,在端正坐好,就等城破之时点火。

围观的百姓先是被父母官的这架势吓得不明所以,等大伙儿明白过来县令大人想要做什么之后顿时都失去了兴致。倭寇来了,碰上个死磕的官儿,也就是拉着百姓守城,结果是大伙儿死在城头上;碰上个妥协的,无非就是刮几层地皮给倭寇“劳军”,结果是大伙儿饿死在家里;碰上个怕死的,丢下城池自己跑了,无非就是大伙儿被倭寇屠戮蹂躏。左不过都是个死而已。如今碰上个奇葩的,也想着死,却没想着先死磕再死,先想着“殉国”去了。百姓们够实在,左

不过是个死,拼一下再说嘛!县令大人的表演还没结束,观众们都已经四散干净。

这一夜功夫,差役兵丁们都在保护县令大人的柴火堆,而百姓们则自发地走上城头准备做最后一搏。

结果就是等了一夜,城外的战火逐渐消散,县城居然一点事儿都没有,第一个冲到县城城门下的居然是苏松巡抚祁彪佳的前锋。满以为是援军击退了倭寇的百姓们看到大明“王师”的时候,顿时爆发出一阵剧烈的欢呼,不过糟糕的是,不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