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8章 和谈(1 / 2)
赵恒却是对身边的文臣武将们说,只要辽兵撤走便好,没必要对人家赶尽杀绝的。
刘娥却是劝说,只有拼死一战,真正把契丹人打疼了,他们才会知道厉害,才能够保证百年不敢南侵。
赵恒发觉,一个女人尚且有如此胆魄,便答应去往黄河北岸。
当赵恒出现在北城楼时,宋军高呼万岁,数十里都能够听得到,此时的辽军,已经被宋军包围,犹如困兽。
宋军士气高涨,从四面八方开始对辽军进行最后的强攻。
辽军孤军深入,本以为可以一举突破澶州,直逼宋都,哪曾想,在澶州城外被牢牢地锁死。
萧太后和辽圣宗看到情势危急,便向大宋朝提出议和。
赵恒听到对方主动愿意议和,从当上皇帝那一天起,他就一门心思地想着,不要打仗,哪怕花再多的钱,只要别人不来打,那可就万事大吉了。
当初,他派出人去求萧太后议和,人家都不搭理他,现在,人家主动求和,那岂不是千载难逢的好机会么。
寇准坚决反对议和。
“陛下,如今形势有利于我大宋,咱们为何不趁此机会,北进幽云之地,一举打下十六州?”
偏偏此次赵恒亲征,除了身边跟随着勇武忠烈的战将,更有些极具智谋的文臣。
有主战的,自然就有力主议和的。
“陛下,微臣觉得,应该见好就收。当初,辽国兵临澶州城下,已经威逼京师之地。那个时候,我们深恐辽军会突破澶州,直入我汴京。”
“是啊,陛下,咱得意不可忘形。此番辽国南侵,已经尝到了苦头,人家愿意议和,咱们何不做个顺水人情,也可免生灵涂炭啊。”
“陛下,若是咱们继续北伐,胜,自然是好,若是像以前太祖时,先帝时,北伐皆失利,那个时候,咱们只怕是连求和的机会也没有了。”
寇准和毕士安,听到那些软骨头们的话,真是气不打一处来。
如今,大宋王师,已经将那孤助无援的辽军主力,锁定在了澶州附近。
若北伐,自然是先剪除这辽军的主力,别说那幽州之地,只怕是连辽国的都城,都一时难以找到可以御敌之兵。
当年石敬瑭把幽云十六州割让给契丹,其实,平时在那十六州,辽国并没有派多少兵马长期驻扎。
毕竟契丹擅长骑射,兵马多是骑兵,与宋边境掠夺战,多是流动式的袭扰为主。
他们即便是大规模地出战,也不需要带多少粮草,在他们看来,只要打下了一处汉人的州郡,补给装备自然便有了。
可想而知,这澶州之战,契丹的主力被围困,退路切断,别说和宋军打持久战,宋军就是围而不打,时间一长,他们也是吃不消。
随赵恒亲征的文武百官,特别是那些长期养尊处优之人,哪里经得起这样的行军打仗之苦。
他们力劝赵恒,必须借着辽国主动求和之机,尽快地达成和议,把那些被围困的辽军,早一点放回去,免得历久生变。
寇准,毕士安,甚至连刘娥,都主张既然已经把大家都聚集起来。
此时,宋军为国效命,光复北方失地的信心与决心已经调动起来,要打,就得给辽国一个深刻的教训,让他们再也不敢入关。
然而,此时的赵恒已经满足现状,但凡能够偏安南方,他又何必去争什么幽云十六州之地了呢。
赵恒直接派出曹利用为议和钦差大臣,前往辽国商议和谈事宜。
寇准在黄河以北督战,听说赵恒居然派出使者去北辽谈和,气得连夜跑回到赵恒的行营。
“陛下,如今辽军已经如强弩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