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0章:落幕(1 / 3)

加入书签

李隆基已经颁布了圣旨,崔氏、柴家因为密谋袭击渤海车队形同谋逆,崔青等主谋被判处以极刑,崔氏、柴家嫡系族人全部发配安西都护府充军,至于郑氏由于只有崔青和柴温瑜两人的口证,而没有其他证据,最终只有郑氏只有郑高翰几个主要族人被判处以极刑以及一些参与了此事的旁系族人充军安西,从这里就能看出郑氏和其他两家的差距,郑氏族长郑伯民那可是一个老奸巨猾的东西,不管是崔青还是柴温瑜手中都没有关于郑伯民参与此案的直接证据,郑氏参与此事也是由郑高翰直接负责的,根本牵扯不到郑伯民,李隆基在处理这些事情的时候也必须要考虑平衡各方势力,将五姓七望笔记了对他也没有好处,只能徐徐图之。

能将郑高翰等郑氏主要人物除掉也极大了削弱了郑氏的力量,李隆基也更是借机将郑氏在朝堂的力量清除了不少,这样一来朝中门阀力量至少被学削除了近一半,李隆基自身的权力得到了极大的巩固!这一切都多亏了他有一个福将安江顺啊,若不过是有安江顺,李隆基要达成这一步至少还需要四五年时间。

当然安江顺此次也不算是主动替李隆基分忧,但是安江顺在发挥的作用也不小,为此李隆基在朝会上宣布免去安江顺刑部侍郎一职,让安江顺领兵部侍郎,同时还将建安州等地全部划入渤海都督府治下,经过此次事件,李隆基不仅看到了安江顺练兵才能军事才能,也看到了安江顺在对抗大唐内部门阀的巨大作用。此时无心算有心,被动情况下都能将崔氏、郑氏两家重创,同时还将柴家三人这样的大奸揪出来,李隆基也不由得不说上一句,安江顺是一个福缘满满的人,是他的福将,要不是安江顺太过

年轻,这一次李隆基就会直接重建安东都护府,让安江顺做三品的安东都护,不过让安江顺领了正四品上的兵部侍郎也算是从另一面补偿了安江顺,整个河北道除了营州松漠以南其余地区现在全部成为了安江顺的治下,别管土地贫瘠人口多少与否,至少这说明了李隆基对安江顺的重视与信任啊。

当然这也引起了朝中一些死忠皇室的官员担忧,害怕安江顺权力过大威胁皇权,而且他们害怕的不是安江顺,而是担心安江顺太过年轻一旦受到有心人挑拨心思就变了,不过很快皇宫中又传出了消息,说是长公主李月婵和安江顺关系很好,同时还有消息称李隆基准备将李月婵下嫁安江顺,这样一来这些大臣心中的担忧才少了一些,若是安江顺真的能和李月婵成了,那么以后安江顺就是李隆基的女婿,作为皇帝的女婿,安江顺若是造反不管是情理还是法理上都占据不了道德优势,也只有这样才会令朝中大臣还有李隆基更为放心,别看李隆基一副相信安江顺的样子,但这当皇帝的人总是免不了猜忌,随着日后安江顺权力越来越大,手中的实力越来越强,李隆基就算不猜忌都不行了。

“安卿,此番回到渤海有何打算?”尚书房内,李隆基单独召见了安江顺,此前的朝会李隆基已经宣布了对安江顺的封赏,同时也责令安江顺在两个月内赶回渤海继续挑起渤海都督的重任。听到李隆基提问,安江顺回到:“回陛下,此次回到渤海,臣准备继续练兵,力求在明年春前让渤海十万大军成为一支真正的强军。”(将建安州等地划入渤海治下后,李隆基也适当给安江顺手中的编制增添了两万,现在安江顺的渤海都督府常备军编制已达十万,可以说,安

江顺已经成为整个大唐手握兵权前十的存在。)

“臣打算明年夏开始对北方所有靺鞨族群以及尚未归入我大唐治下的契丹人突厥人拥兵,根据这两年的查探,那河以北上千里外还有一名为望见河的河流,在这些地方还分布这上百万各族百姓,臣以为既然靺鞨大祚荣此前有过臣服我大唐之历史,那这些地区理应就是我大唐领土,现如今也理应收服这些地区!”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