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1章 蔡琰说赵云(1 / 3)
两千余骑向西南轰鸣而去,尘土飞扬……
队伍里,多了两个女人,蔡琰也是能吃苦,害怕掉落马背的她,让赵云把她主仆二人绑在马鞍上。
赵云带上蔡琰,完全是函谷关守将是她从兄,因为赵云正愁如何进入雒阳,而这完全是瞌睡来了有枕头。
经过一天时间,赵云一行人沿着虞坂古道,翻越中条山,在天黑前,终于抵达黄河北岸茅津,而蔡琰主仆二人完全被颠的散架了。
在茅津休息一夜后,因有何婉那道,山河关隘,不得阻拦的手谕,赵云从茅津成功渡过黄河。
因有战马,渡河就花了大半天时间,在下午时分才向以东三百里外的函谷关驰去。
东汉时期的函谷关,并不是战国时期,秦国阻六国之兵于关外的函谷关。
这时的函谷关,是汉武帝时期,楼船将军杨仆徙关的函谷关。
杨仆,西汉名将,平定南越,征伐朝鲜,立有大功;因他是宜阳人,也就是当时函谷关以东的关东人。
武帝刘彻对他说,关内的土地都封给有功之人了,你现在立有大功,就做个关外侯吧!
杨仆一听,顿时不乐意了,他才不要做低人一等的关外侯;但皇帝说没有关内土地分给他了。
不过,杨仆也不敢逼着武帝分关内的土地给他。
于是,杨仆想了一个做关内侯的法子,既然关内没有土地了,那我就把函谷关东移,移到老家宜阳以东,这样他连出身都是关内人了。
想到这个办法,杨仆上书武帝,请求将函谷关东移三百余里,扩大关中地盘,加强对关中的控制,武帝刘彻同意了他的请求。
得到武帝许可,杨仆大喜,终于可以做关内侯了,便带领他的部下热火朝天的迁移函谷关。
所以说,此时的函谷关,早已不是战国时期的天下第一关。
夜幕降临。
赵云一行人,即将抵达绳池;跟着赵云跑了两天的蔡琰,也终于知道了京城发生了什么!
趴在马背上,面色苍白的蔡琰,对赵云道:“赵州牧,既然京都发生了这么大的事情,妾身认为,州牧不应该携大队骑兵打草惊蛇,而应该智取!”
因天色渐暗,队伍没有再继续奔向,而是缓行。赵云看向趴在马背上,有气无力的蔡琰,道:“蔡姑娘认为,该如何智取!”
赵云其实也想过这个问题,据他估计董卓应有十万之兵,他就算从函谷关入京,在十万大军之中,想要救出刘辩,希望真的很渺茫,可若是不带兵入京,他更是无力可使。
蔡琰说能智取,他倒想听听这个大才女的高见,毕竟一人智短,众人智长嘛。
“恕妾身直言,赵州牧这点人闯入雒阳,完全是去送死!”
赵云一听,满头黑线,周围的军士,个个亦是心中气愤,暗道:你这可真够直的,直接说我们去送死。
蔡琰好似没发现周围军士对她意见很大,继续道:
“兵法有云,上兵伐谋;妾身建议赵州牧,带百余勇士入京即可;因为人少目标就小,隐于暗处,然后再徐徐图之。”
“如今,董卓妄行废立,必被忠义公卿愤恨;若知有人欲救少帝,他们定会暗中协助,如此赵州牧便有一大助力,胜过数万雄兵明争。”
赵云精神一振,马上想到蔡琰的父亲大儒蔡邕,拱手道:“若蔡姑娘能说服令尊相助,以令尊在公卿中的声望,必能聚集大批忠义之士。”
“董卓大逆不道,妾身入京必定说服家父,助州牧一臂之力!”
蔡琰当即承诺。蔡琰从小接受的教育,就是忠孝仁义,董卓行废立,在她看来就是乱贼,人人得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