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 章(2 / 3)

加入书签

沈二娘子和沈大娘子同出一脉,想来也不会太差,不如就先让她试一试。

打定主意,陆雪莹转问沈春宜:“不知沈二娘子擅长做什么菜?”

“擅长红案。”沈春宜斟酌着回道,“蕙姐儿会做的菜,我都会做,但白案我比不上蕙姐儿。”

“是驴是马,拉出来遛一遛便知,我看呐,不如让她下去做道菜给我俩尝尝。”声音清亮的娘子眼睛发亮地指了指窗边花瓶里的栀子花:“大嫂,我好一阵子没吃端木煎①了,想着就馋得慌,不如让她做来给我们尝尝,不知沈二娘子可会做这道菜?”

“会做的。”沈春宜感激地朝她笑了笑。

这一笑把那娘子都看愣了,心里赞道:好一双漂亮的含情目!

再一细看,暗道:这沈二娘子生得好生标志!就是肤黑了些,若白上几分,定是个活色生香的美娇娘,怪不得秦四娘要拘着她不让出门。

“好,听二妹妹的。”陆雪莹柔声应下,扭头吩咐青碧,“你带沈二娘子去温室摘点栀子花再去大厨房,好生照看着点。沈二娘子如有什么需要,尽管吩咐青碧就是。”后面两句话是对沈春宜说的。

原来这声音清亮的娘子亦是宜昌伯的同胞亲妹,谢端的姨母,姓萧,名叔颖。

沈春宜和秦四娘跟着青碧出了屋子,往温室去。

大周朝人极爱风雅,喜欢以花入菜,端木煎便是以栀子花为食材,先裹面糊后入油煎的一道风雅之菜。

端木煎做法不难,但从取材,到裹面糊,再到入油煎都极讲究。

栀子花须选蓓蕾初放的,这时的花儿颜色洁白,花瓣婀娜多姿,花香沁脾,用来做端木煎最适宜不过。花骨朵儿香味稍逊色,开过的花儿颜色不够洁白,这两者皆不可选。此外,每一朵栀子花宜大小一致,姿态各异为佳,讲究和而不同。

新鲜采摘的栀子花需用流动的泉水浸泡须臾,这一步骤动作讲究轻与快,让水带走栀子花花瓣上灰尘的同时又不削弱香味。

沈春宜清洗好栀子花,开始着手调面糊用的甘草水,水得用来年的雪水,若没有雪水亦可用泉水,甘草得用上好的甘草,甘草的用量,在水中停留的时间都有讲究,若甘草用量少,停留时间短,则甘草香味不够,显得寡淡,若用量多,时间长,则香味太浓,有喧宾夺主之嫌。

此外,面糊用的面粉得用细白面细细研磨,过筛子,研磨,过筛子,筛子眼需一次比一次密,如此数十遍方可。一斗细白面,筛到最后得用的不过二两而已。这样的精磨出来面粉颜色洁白如雪,细腻如瓷。

调制面糊不难,拿捏好甘草水和面粉的量,均匀搅拌即可。

难的是给栀子花裹面糊,栀子花花瓣多而柔软,若面糊裹得不好,花瓣会黏成一坨,煎出来不成型。

只见沈春宜右手端碗,左手拇指与食指捏住栀子花柄,碗和栀子花之间大概两掌宽,她右手微微倾斜,碗里的面糊如细丝般飘落,与此同时,左手拇指与食指快速转动栀子花,让面糊均匀地落在栀子花的每一瓣花瓣上,面糊宜薄不宜厚,以堪堪能裹住花瓣为宜。

动作看似慢,实则快,须臾间便把栀子花所有花瓣都裹上了面糊,接着沈春宜左手手腕有规律地上下翻转,让薄薄的一层面糊在花瓣上缓慢流动,均匀裹满每一瓣花瓣。

裹好面糊,便到了至关重要的一步,下锅煎,说是煎,不如说是炸。炸栀子花的火候也极考究,火候不够不易定型,太过则易焦,炸的时间不可长,亦不可短,唯有刚刚好,才能做到色香味俱全。

青碧只觉沈春宜动作如行云流水,眨眼间几朵微微金黄的栀子花便已出锅摆好了盘。

精致的花鸟纹银盘上错落有致地摆着几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