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二章 河朔英杰逝,北方战火息6(2 / 3)
安城便是京兆尹的治所。
(兴平元年)3辅大旱,自4月至于是月(7月)。(献)帝避正殿请雨。
摘自《后汉书之献帝纪》
饥荒最初在3辅地区爆发,并很快蔓延至长安城。
东汉帝都,迅速陷入秩序崩溃,乃至“谷1斛5十万,豆麦1斛2十万”,长安中“人相食啖,白骨委积”。
是时谷(小米)1斛(容积单位,小米约后世27市斤)5十万,豆麦1斛(豆麦约25市斤)2十万,人相食啖,白骨委积。
摘自《后汉书之献帝纪》
长安城是天子脚下,首善之区,已然如此;
其余地方也就可想而知。
讽刺的是,在这种人间地狱的绝境下,东汉的赃官污吏,依然贪墨不绝。
刘协曾下令赈灾,结果“经日,死者如故”;
刘协大怒,严加彻查,发现是赈济官监守自盗。
更可笑的是,汉帝对这种恶劣行径的处理,也是草草敷衍,打了赈济官5十板子,就翻篇儿不问了。
可见彼时的东汉朝廷,威信已然荡尽,政令寸步难行。
(献)帝使侍御史侯汶出太仓米豆,为饥人作糜粥,经日而死者无降。帝疑赋恤有虚,乃亲于御坐前量试作縻,乃知非实。
(献帝)诏曰:“未忍致(侯)汶于理,可杖5十。”
摘自《后汉书之献帝纪》
3辅崩溃,饥民们或者自相残食,或者逃难外州。
彼时的关中,食人恶魔遍地皆是。他们结伴而行,以绳索贯人手掌,烹煮活人而食……
用“人间炼狱”4字来形容此恐怖画面,都犹显苍白!
于是乎,不愿坐地受死的3辅饥民,形成了逃荒大军,出大散关或者武关,或向益州、或向荆州疯狂流窜。
或者,饥民们干脆都沿沔水溯流而上,径直涌往天府之国的益州。
刘焉麾下的“东州士”,其实就是南阳和3辅的逃荒者。
3辅因饥荒而崩溃,也直接导致了汉帝刘协,因关中无粮而东归。
1念及此,赵旻忍不住看向正带着1脸期盼之色、笑吟吟看向自己的伏寿。
赵旻心中先是1痛,然后怜爱之情大生。
因为伏寿不仅曾亲身经历那场恐怖无比的大饥荒,而且伏寿险些惨死在随刘协东归的途中。
赵旻在心中咬牙发誓:老子此生必拼尽全力,决不使身边之人再受哪怕1丁点儿苦。
下定如此决心之后,赵旻这才将自己的建设规划为众人讲了出来。
赵旻在关中治理水利的规划有2:
1是通过修建水塘、塘坝、溢洪渠道等多种方式,来调节并平衡旱涝,防止未来再出现类似兴平年间那种因大旱而导致的大饥荒;
2是加强保持水土措施,虽然汉末的关中植被茂密、水土流失率不高,但也极有必要未雨绸缪。
通过这两点建设规划,赵旻至少可保证:
旱灾时仍有充足水源用于灌溉,洪涝灾害时也可顺利导流行洪,避免河道及渠道决口、庄稼长期被水淹没。
也就是说,赵旻至少可以做到旱涝保收。
在此过程之中,赵旻犹能做到,尽量避免雨水及洪水冲刷、裹走地表土。
总而言之,若关中水利体系顺利建设,那么朝廷定都长安城,至少不会出现类似李唐时的粮食储备不足问题、以及旱涝灾害问题。
伏寿听罢赵旻的整体规划之后,原本便极好的心情更加喜悦。
“关中治水之事,便有劳太子太傅费心!”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