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5章 王皇后(2 / 2)
朝堂上,李治和长孙无忌的斗争,也已经到了白热化。
李世民去世前,给李治留下两个半顾命大臣。
两个是长孙无忌和褚遂良,还有半个就是李勣。
之所以说是半个,是因为李勣是暗子。
李世民借故把李勣贬出京城,然后告诉李治。
“要是徐茂公听话,等我死后,你就召他回来,这样一来徐茂公就能为你所用了。若他敢尥蹶子,啥也别说,立刻杀之!”
李勣经受住了考验,被李治召回京城,他不是明面上的顾命大臣,所以只能算半个。
当时随着李世民创业的那些武将大多已经故去,李勣成了武将的代表,掌握了实际的军权。
李治有了军队的支持,心里有了底气。
不过文官都以长孙无忌和褚遂良马首是瞻,并不怎么买李治的帐。
李治一直再等待机会,一个可以铲除长孙无忌和褚遂良的机会。
终于,机会来了,御史大夫韦思谦弹劾褚遂良,用远低于市场价格收购他人的土地。由于此案涉及到了托孤重臣,所以自审案开始直至最终定案,李治一直非常关注。
曾经当过太子属官的张行成,如今正是刑部尚书,他跟李治的关系非同一般。他专门找到李治,告发整个褚遂良案,存在着“大臣阴谋”。即,朝廷内有朋党!
朋党的首领,就是长孙无忌和褚遂良二人。
果然仅仅过了一年,褚遂良被贬外地溜达了一圈,又全须全尾的回来了,还任职最重要的并当上了“吏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前者是管大唐官吏的人事升迁,后者相当于宰相身份。谁出的力?正是长孙无忌!
李治终于坐不住了,把长孙无忌招进宫来,问他:“舅舅,你说我当皇帝这些年了,什么事都是按照先皇的路子走的,可是为何不见什么成效?”
长孙无忌笑道:“陛下,那是因为您把大唐已经治理的完美无缺了,让那些想依靠耍嘴皮子得到升迁的人,都“无从置喙”,所以陛下才看不到效果。”
李治越琢磨越觉得不对味,又问了一句话:“听闻最近朝廷之内,不顾法度却讲情面,以至于出现了“因私害公”之事,你怎么看?”
长孙无忌轻描淡写地道:“这是人之常情,但在圣贤教化下会变好的。再说就是陛下您,也难保不收点小小人情吧?”
李治明白了,不除掉长孙无忌,他就拿不回皇权,只能当傀儡!说不定哪一天长孙无忌不高兴了,可能就成了第二个司马懿。
可是他又不敢直接动手,于是去找了李勣。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