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1 / 3)

加入书签

朱翊钧为何不怀疑葛守礼在为了晋党张目?

因为葛守礼在冲锋陷阵,攻讦首辅这种事,最合理的流程是让都察院的御史们冲锋陷阵,而不是葛守他自己这个总宪,自己冲上来白给。

葛守礼的怀疑,葛守礼的疑惑,葛守礼的质询,其实都基于一个基本的怀疑点出发。

那就是张居正在指鹿为马。

朱翊钧跟老农打听过亩产。

葛守礼曾经做过大明的户部尚书,对亩产应该是有所了解的,所以他乍一听闻,亩产过千斤,就立刻思维跃迁到了张居正操持权柄,作践皇权之事上了。

张居正这个首辅,做的的确有些霸道。

大明北方的亩产,一亩地,夏收麦、秋收粟,合起来两石多一些,大约在三百斤左右;

而南方亩产夏收稻秋收稻麦或稻豆,一年一亩地能打四石左右的粮食,大约就是五百七十多斤。

罗拱辰说什么?说亩产数十石,哪怕是亩产十五石,那是什么概念?就是土豆、番薯它再不好吃,那也是粮食,饿的时候,哪里顾得上好吃不好吃?

在葛守礼看来,这不是张居正在指鹿为马是什么呢?

别说葛守礼,朝中大臣,也没有几個相信的。

朱翊钧要是不知道这黄不拉几的土疙瘩真的能产数十石,他也会认为张居正在夸大其词,联合罗拱辰在蒙蔽君上。

朱翊钧笑着说道:“葛总宪,罗同知献这等祥瑞上来,也是为了大明江山社稷,这不是已经开始种了吗?不如等结果出来再看?”

“陛下,臣等惶恐。”葛守礼甩了甩袖子,跪在了地上五拜三叩首,痛哭流涕的说道。

朱翊钧想了想问道:“葛总宪种地吗?朕有些问题比较疑虑,想要请教。”

葛守礼有些懵,他愣愣的说道:“臣…不事农桑。”

“那算了,你们继续议事吧。”朱翊钧不甚在意的摆了摆手,示意葛守礼平身落座便是。

葛守礼呆愣呆愣的站了起来,迷茫的坐到了自己的位置上,才察觉到自己似乎是中套了。

这一场都察院总宪对文渊阁首辅的攻讦弹劾,就这样在皇帝陛下拉偏架的情况下,无疾而终。

葛守礼回过神来,知道自己的问题出在了哪里。

他在谈规则,陛下在跟他谈事实,他口口声声在说匡复有吾在,与人撑巨艰,结果连十岁小皇帝的疑惑都不能解答,那还谈什么匡复辅弼呢?

廷议仍在继续,关于戚继光械送董狐狸的侄子回京之事,提上了议程。

张居正的意思是开德胜门至兵部在皇极殿上领赏,而杨博则提出了让戚继光在北土城移交案犯,在北土城领赏抓紧时间回蓟州,理由是唯恐北虏再次南下犯边,作为总兵官,戚继光要赶快回去才是。

而礼部尚书陆树声,也表示反对戚继光入城,边将无故入城,与礼不合。

朱翊钧则觉得极为好玩,这边晋党的谭纶跳反,和张居正志同道合,而那边张居正提拔的礼部尚书陆树声,则是背刺了张居正一刀,和晋党玩起了你侬我侬。

陆树声是松江府华亭人,就是大明首辅徐阶的那个松江府华亭人,陆树声是徐阶的同乡,徐阶掌翰林院事的时候,是张居正和陆树声的老师。

经过十几年的风吹雨打,当年斗倒了严嵩的徐党,早已经物是人非事事休,依旧留在朝中的,大部分都投入了晋党或者张党的怀抱。

张居正和陆树声有同窗之谊,所以在隆庆皇帝大行,礼部尚书空缺之后,陆树声在张居正的举荐之下,成为了礼部尚书。

然后,在罗拱辰欲收洋船税之事、在戚继光回朝领赏之事中、在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