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六章:精通史事(2 / 2)
的重,除了一年两次的正税——即夏季税与秋粮税之外,还有很多其他的苛捐杂税,如人丁丝绢税等。由于交不起苛捐杂税,父女二人只好向当地豪强借高利贷,利滚利之下,最后卖光了田地才勉强还债。”
:“徭役、重税、乡绅,土地兼并将是压在百姓头上的几座大山,让他们没有活路,纵观历朝历代,前期基本上是太平的,繁华的,主要原因是大战以后,人丁减少,土地还可以养活家人,但过上百年呢?土地兼并的问题依旧会出现。”
:“皇爷爷规定“郡王诸子年十五,人赐田十六顷为永业,除其租。”实际上,朝廷赐给藩王的土地数量没有明确规定,而皇爷爷赐勋臣公侯丞相以下庄田,多者百顷,亲王庄田千顷。虽然藩王公候等拥有大量的庄田,但整日享乐的他们,还会不断强占农田,兼并土地,导致越来越多的农民流离失所。百姓无地可中种自然沦为流民,只要有人煽动,那么造反是迟早的事情。”
:“还有军户制度,现在看没有问题,但长久下去,也会出现问题,还有财政制度的变通等等,当然以上这些都是主因。但我觉得,上述问题都在皇帝和官僚的治理调和之下,第一位的还是君臣间的密切协作程度,在皇权永恒的前提下,官僚系统的高效和团结,就更显得更为重要了。”
朱雄英的话落下以后,朱雄英,宋濂,刘伯温那是相当的安静。
刘伯温看着朱雄英说道:“殿下把咱们这些人制定的制度,说的体无完肤呀。”
宋濂脱口说道:“其实殿下说的有些道理,任何朝代想要延绵不绝,必须要根据不同的情况做出改变各调整,不然只是遵循旧的制度,灭亡也是迟早的事情。”
朱元璋看着朱雄英问道:“大孙呀,既然你能看出这些问题,那么也有办法避免这些问题吧。”
朱雄英脱口说道:“孙儿不是给皇爷爷说过吗?”
朱元璋大惑不解地问道:“你啥时候说过?咱咋不记得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