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白云来历(1 / 3)
“师父,我好久没与你一块下山了,要是师兄也在就好了。”
今日是中秋,街上张灯结彩,挂满了红灯笼,哟喝声此起彼伏,每年的这个时候都特别热闹,也只有这个时候,师父才会带她下山。因为观中人所剩无几,许多人都回家团圆去了,剩下他们这些无牵无挂,孤身留在世上的人。而师兄是个例外,他既不回家,亦不留下,到这一天时,他总不见人影,再见他得少则等上七日,多则十天半月也说不准。师父怕她在山上会觉得落寞,便带她下山玩,玩累了就回去,一天就这么过去了。
唐至初一手拿着一串糖葫芦,一手拿着一盏花灯,头上戴着一些稀奇古怪小玩意,这些都是小贩塞给她的,不用钱。她跟在师父身后,是不需要买东西的,因为这里的人将师父奉为“山神”,称她为“小山神”,对他们自然也是百般恭敬,一路上一直在道谢,但她也得意洋洋,乐在其中。虽然在路上看到小孩被爹娘牵着时会想想自己亲人是何样,但也只是转瞬即逝的念头,只不过那眼里闪过一秒的羡慕,还是被白云看在了眼里。
“初儿,陪为师去放花灯罢。”
“好耶!”唐至初又一副无忧无虑的样子,笑得极其灿烂,蹦蹦跳跳到了河边。河面漂浮着密密麻麻的花灯,像是漫天的星星般,美不胜收。她一直以为这花灯会像传闻中一般,随着河流一直流下去,直至留到天河,直到八岁那年,有个小孩告诉她,这满河的花灯会给河水带来负担,所以在河流的尽头会有人将花灯捞起,捞满一整艘船。她那时不信,于是小孩与她一起,顺着河流一直往下走,带她去找尽头,结果越走越远,两人还迷路了。
在河边有家茶馆,茶馆里一个说书人,在讲师父的故事。
“在百年前,这里不叫白云山,而是叫‘地狱山’。原因有三,此处是极阴之地,死尸遍地,怨气缠绕满山,来此地者无一生还,这里也成了妖魔邪祟的寄生处,犹如人间炼狱,村民们躲在山洞中,惶惶不可终日。后来,一位年轻的道士路经此地,听闻此事,便只身持剑,不顾劝说,进了这座地狱山。村民每晚都能听见山中传来鬼哭狼嚎,厉鬼惨叫,只是山中长年雾气弥漫,他们看不清战况如何,三个月都不见人出来,大家都以为那道士应该是被厉鬼吃了。谁曾想,半年后,一位浑身是伤,衣破血流的道士,拖着一柄残碎的剑从雾气中走了出来。那位道长名号白云,为感谢其大恩大德,地狱山村民将此山命名为‘白云山’,这便是一人一剑守一山的由来。”
这个故事唐至初总是百听不厌,每每听见,她脑海里总会浮现出师父的飒爽英姿,于是她盼望着有朝一日能像师父这么厉害,为名除害,却又低调谦逊。师兄不在的时候她会问师父很多问题,比如“师父,你为什么都不会老?”师父总是说“不老不死,并非喜事。”再比如“师父,你为什么总是肌肤冰凉?”师父就会说“体寒。”反正是问不出个所以然来的,但是越问不出来,她便越好奇。
回山途中,唐至初见到一只极为漂亮的小猫,于是追着它到处跑,在人群中乱窜,见它跑进了一家面馆,也跟着进了去,结果这猫极为狡猾,拐了个弯又跑出门去,她急着追,没注意看,把端着面的小二撞了个正着,这么一撞可不得了,这面洒在了客人身上。
唐至初苦着脸出来,白云问道。“被何人欺负了?”言外之意就是:又闯什么祸了。她摇摇头,一副生无可恋的样子。“师父,我把那位吹唢呐的师父得罪了。”
白云山中仅有一位唢呐师父,山中会吹唢呐的都是他门下弟子,大家对他毕恭毕敬的,因为大喜大悲之事都要找他,可谓一张嘴把人吹到地上再把人吹回天上,若是得罪他了,怕走时他不肯来送一程。现在完了,她到时候升天都没有人送,实在是太惨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