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4 章(1 / 3)

加入书签

“好了,同学们,由于时间关系,下面我们再简要梳理一下这段劳军文字的特点。概括地讲,这段文字可以用奇峰迭出、波诡云谲来总结。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这段文字有很多情节可以用奇字来形容。

“第一句,不具体讲入边匈奴有多少人马,分几条路线,攻到了哪里等,只用“匈奴大入边”五个字,就让人顿觉烽火烛天,气氛紧张。司马迁让周亚夫在这严峻时刻出场,便有激荡雄奇之气蓄于笔端,这是第一奇;

“大战迫在眉睫,京都安危系于旦夕之间,突然转出“上自劳军”后面的一大段情节,真可谓起落无端,奇变莫测,这是第二奇;

“当皇帝的车驾进入霸上军营和棘门军营时,刘礼和徐厉两位将军都大开营门,任劳军队伍驰骋而入,全军上下骑马迎送。人臣之礼如此,这些世情常态,三言两语一笔带过。待劳军车驾来到周亚夫大军驻地细柳,还在营外防御工事的大门边,迎接皇帝车驾的竟是披甲执刀、张弓搭箭的军士。劳军的先行队伍马到门前,军士闭门不纳。这情况就透着奇。这时候,卫士传呼皇帝即将驾到,满以为守军会立刻开门。谁知守门军将严正回答:“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连皇帝的命令也行不通了,这是第三奇;

“等到汉文帝亲自来到,同样被拒于门外,更是奇中之奇,这是第四奇;

“直到汉文帝派人手持符节以诏周亚夫,他才传令打开防御工事的大门,但自己依然稳居中军,不来接驾,这更是一种奇异现象,这是第五奇;

“皇帝车驾进了壁门,守门士吏居然传周亚夫的将令:“军中不得驱驰”,使汉文帝只好“按辔徐行”。堂堂汉家天子,不得不听命于属下将军,接受军令的约束,小心翼翼地行动,这在中国封建时代恐怕是绝无仅有的奇事,这是第六奇;

“直到汉文帝进入中军营帐,周亚夫才出来接驾,却又不跪拜山呼,而是介胄戎装,持刀而揖,以军中之礼见当今圣上。为人臣而平揖至尊,见了皇帝居然手持利刃,这举止就不止令人感到奇,而且不能不为之惊,将以为变生不测,这是第七奇;

“更奇怪的是,汉文帝不但不责怪周亚夫,反而为这位将军的威严整肃而动容,俯下身躯,抚着车前横木,表示敬意,这是第八奇。”

说到这里,下课铃响了,易老师绝不拖堂,第一节课就此结束了。

休息十分钟后,第二节课开始了。

易老师走进教室,站上讲台,环视教室一周,缓缓地说:

“这堂课的任务就一个,请大家以《岳阳楼记》最后一段中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句话为题,写一篇800-1000字的议论文,注意不要写成诗歌或者其他文体,要求观点正确,中心思想明确,内容充实,结构完整,段落层次清楚,语句通顺,标点正确,字迹清楚,不要写错别字。另外,需要注意的一点是,必须先拟出简明提纲,然后作文。好了,现在开始。”

话说完后,易老师不再多言,就在教室内转来转去地看同学们写作文。

听完易老师的讲述后,像火山岩浆喷发一样,慕仲兰脑海里一时涌起许多东西,她想到了虽然多灾多难、却仍然生机勃勃的祖国、想到了为国家解放和民族独立而拋头颅、洒热血的无数仁人志士、想到了 “位卑未敢忘忧国”、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等许多名句……

略作沉思,理清脉络后,慕仲兰开始奋笔疾书。

到底是久经训练过了的,当下课铃响的时候,同学们都已经写完,按时将作文交给易老师,等下次课堂再公开点评了。

次日下午第二节课是语文课,易昌国老师先让慕仲兰、金雨薇和丁汝成向班上高考通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