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招揽小秀才?(2 / 3)

加入书签

被兄长所逼,不敢以读书人自居。

鲁直道不悦:尊崇圣道发自内心,为何要被人所逼才学?

邓子光似乎不想接招,只说将军教训的是。

鲁直道:前些日子在潭州临江阁中求得一诗画,今为此求解惑。

邓子光夜间被人叫到军营,心知有事,见鲁智道等人一付胡人面孔,知是北兵官佐,便恭敬回道知无不言。

鲁智道见案上有数卷晋书,心中有了计较,问:何为衣冠家?

答:见仁见智,无甚刻意。

鲁智道:邓公子请勿掩遮,我既求得此画登门,便是知道其中厉害而来,还请公子不吝赐教。

邓子光肃声,鲁先生是可是官身?

鲁智道迟疑道,是。

邓子光说:衣冠华美为华,礼之所至为夏。故此衣冠家指华夏也。

鲁智道:公子之说可是出自六百年前孔颖达所臆?其解为何与《尚书.武成》中的“华夏蛮貊(注一),罔不率俾”不同?

邓子光说然也,华夏蛮貊,本指东华西夏南蛮北貊四方之人,孔颖达历北周、隋、唐,三朝均为鲜卑各部所立,孔颖达由此将华夏引申为文化上的礼仪服章,彼时彼刻的演进,已不是当初原意。符合当时趋势——开新者华夏之,守旧者夷狄之。

鲁智道穷追不舍:好一个开新者华夏之,守旧者夷狄之。公子洞见,非一般书生能及,华本是舜华,东夷之人,夏为禹夏,西戎也,华夏蛮貊者,东西南北,普天之毛,莫非王臣。然孔颖达为何能凭空将华夏作引申?

邓子光翻开晋书指着:大人请看,永和五年,冉闵在西中华(注二)门斩张才,这是最早关于中华的记载。九百年前以中华自称者羯人石氏后赵,石勒为什么是第一个将其政权名中华者?中华本指天枢,邺城是魏晋古都,以中华名其宫,再代指政权,从此成为文化认同,你我皆蛮夷,尊崇圣教则可名正言顺入华夏,与楚共王酋征南海、抚有蛮夷、以属诸夏,让“不与中国同”的楚蛮并入中华一样,有功于华夏。孔颖达在晋书成书后,对华夏进行文化上的引申就不足为奇了。

鲁直道:公子已为我可汗正名。若非今日当面指教,险错怪公子,惭愧惭愧。公子可有意于功名?

邓子光:家兄多次希望我考取功名,奈何自己受不得读书之苦,无意于此。

鲁直道心可惜,于是问邓紫光可愿意随我回潭州宣抚司为差事?

邓子光:小子尚未及冠,不敢出世。

鲁直道:我听闻令兄长同进士出身,多有贤名,请问他今何在?

邓子光:为避战乱而南流,今不知其去向。

崔斌:今之世道新立,朝庭广求贤达,令兄宜早日出行中书为官,保你家之平安,以免倾巢之祸。你可先随我回潭州后,入府学读试,你我就可成为同窗了,到时共同进步,既全了家,又全了个人志向,二全之美,公子意下如何?

邓子光向崔斌稽首:谢谢先生抬爱,希望有机会向先生讨教。只是我不能与你们回潭州,家严去世家,家慈独自一人在家无人照料,不敢远游。还请见谅。

邓子光以孝为名推脱了鲁直道的招揽。只是他刚才一番胡说深得鲁直道喜欢,想是不有重大许诺求不得奇货,心中计较没给人回报让人投靠,没有什么说服力,当回去与行中书大佬们商量出个方式招揽这个少年

廉孟子听说邓紫光不愿出来,道没有必要强求。

阿里海牙笑说:他不是因为两个雏妓辱及马成旺的两个宝货吗?用这两个小妓就把他给诓来了。

大家一笑了之,崔斌后来收拾邓紫光时,阿里海牙正是再用此招,这些都是后话。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