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七十八章 新科举补习班(1 / 4)

加入书签

.

林起宗是最早抵达北海镇的十几名应试者之一。要知道能上赶着参加北海镇科举的,都是考了多年秀才无望,家里生活窘迫的那种。

来了北海镇两个月,一天三顿白面外加油水足够的鲜鱼肥猪,林童生的体型就跟吹了气球似的,猛涨十几斤,原本瘪瘦的脸也变得圆润了不少。

对于这些积极向新政权靠拢的应试者,北海镇方面给予了很多照顾。除了最初说的十块银元津贴,他们在北海镇的吃住全免,而且每人还发了两套新衣裳和鞋袜,又发了三十元的生活补助。

在等待其他应试者陆续到来的那半个月里,考试委员会还组织林童生他们去了兴凯湖二村的示范农场,又去伯力参观了钢铁厂和火车站,游览了伯力镇的商品交易市场。

在游览开始前,于德利对所有应试者提了个要求,让他们根据参观中所见所闻,就自己最感兴趣的事物写一篇「申论」,不拘题材。他打算对这些人的先摸个底,以便有针对性的安排后面的培训课。

「申论」对另一时空参加公务员考试的人自然不陌生,它的作用是考察一个人处理问题的分析能力和论述问题是否清楚。其出处并不是什么「子曰」,而是出自乾隆的话--「君子进而小人退,相需殷而相得彰,蔡传引而未发,故申而论之。」

十天的游览,让所有人感到最震撼莫名的就是还在建设中的钢铁厂和投入运行的火车。当然了,不管是拖拉机还是奔驰在黑龙江上的汽艇,又或者是兴凯湖岸边的数万亩麦田也让人惊掉下巴,眼珠掉一地。

伯力钢铁厂的建设周期是四年,虽然计划在1795年正式投产,不过那座3200立方容积的炼铁高炉已经立起来了,而且也开始了试生产。

随着出铁口被缓缓打开,火红的铁水喷涌而出,划出一股炫目的流光,这让来参观的每一个的人都感到极度震撼。当得知这座钢铁厂在全部建成后的年产量高达六十亿斤,林起宗和其他童生们顿时眼珠掉落一地。

别说他们了,袁枚和赵翼来参观时的样子也好不到哪去;单是七十多米高的高炉就让他们感到头晕目眩。

话说自从高炉被立起来后,那些在黑龙江中游泛舟的赫哲和鄂伦春渔民都会在渔汛开始前对炼铁高炉遥拜一番,祈求有个好收成。

林起宗其实从船到鲸鱼港的那一刻起,就觉得北海镇混不似人间,他觉得自己读过的那些书无法解释眼前的一切。北海镇的很多事务都和胶东不同,然而当他听到各种南腔北调的口音时,又明白这里的确是真真切切的人间。

游览结束后,所有应试者便开始绞尽脑汁「写作业」。跟其他人写火车、写汽船、写拖拉机、以及写麦田不同,林起宗经过反复考虑,决定另辟蹊径,以伯力镇的大市场为题。

之所以会选择这个方向,主要是这货就是个贪吃的,而伯力镇大市场里卖的各种山珍野味又好吃又便宜。再有就是他岳丈在牟平城里开了间杂货铺,专营南北货。

伯力的大市场源于满清时代的「贡貂赏乌林大会」,原本一年一度的节日,从三年前开始演变成了常态化的市场。除了冬季和初春的六个月,剩余的半年时间这里都是热闹非常。

每年过了春季渔汛,收获满满的赫哲人、费雅喀人和锡伯人就带着大包小包的东西,要么驾着自家的快马子船,要么坐上北海镇的客货两用平底船就来交易了。

他们到了之后,首先要凭着身份卡去市场管理部登记,再领取一张单据,然后就可以进去摆摊卖货。

曾经有个办事员想在登记环节上捞一笔,趁机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