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八章 土谢图汗的心思(2 / 5)
牧地。 同时,沙俄还直接侵入色楞格河流域归属土谢图汗管辖的地方,先后建立了伊尔库茨克、色楞格斯克(乌兰乌德)、赤塔、尼布楚等诸多据点,强行征收皮毛税、掳掠当地人口和牲畜,美其名曰“保护布里亚特人不受蒙古人欺压”。 是的,伊尔库茨克从严格意义上来说曾经是土谢图汗的地盘,而布里亚特人的另一个名字则是“塔布努特蒙古族”! 面对沙俄的侵略行径,土谢图汗曾多次派遣使臣进行交涉,严厉谴责沙俄的侵略罪行,要求俄国退出侵占的领土。此后的十几年间,土谢图汗部和车臣汗部和沙俄的敌对行动不断发生,日益频繁。 康熙三年,土谢图汗和车臣汗派兵攻打尼布楚;康熙六年,土谢图汗派库留克宰桑到莫斯科交涉,抗议沙俄在该部领地上非法建立色楞格斯克城;康熙七年,土谢图汗察珲多尔济派兵攻打贝加尔湖以西的一些沙俄堡寨;康熙二十一年,色楞格斯克附近的蒙古人奋起反抗,击毙击伤许多沙俄侵略军,夺回大量被抢去的牲畜。 康熙二十三年,土谢图汗察珲多尔济再次严厉警告俄军撤出外贝加尔,要求俄方释放归还塔布努特族,否则双方过去之交往一笔勾销,亦再无和平可言。由此可见,“布里亚特人”的问题,对于喀尔喀蒙古具有重要意义。 康熙二十七年,土谢图汗部和沙俄方面的矛盾终于激化到顶点。当年一月,近万蒙古骑兵在土谢图汗之弟巴图尔珲台吉的率领下,包围了色楞格斯克城。 然而正值此时,准噶尔部的噶尔丹在沙俄的煽动和过往纠葛的驱使下,倾巢出动越过杭爱山,大举入侵喀尔喀蒙古。他们先是攻陷了哈拉和林,焚烧了额尔德尼召寺,毁坏典籍佛像,以示报复一世哲布尊丹巴。由此迫使土谢图汗部放弃对色楞格斯克城的包围,回师迎战噶尔丹。 明末清初的喀尔喀蒙古当时还是三部,位于最西边的三音诺颜部是后来从土谢图汗部分出去的。所以当时的土谢图汗部便是喀尔喀之首,势力最为强大。 这样一来,东有沙俄戈洛文,西有噶尔丹,土谢图汗部仓促临战,腹背受敌,顾此失彼,屡战失利,最终使得喀尔喀蒙古诸部南迁。 由于准噶尔部勾结沙俄,入侵已经归顺满清的喀尔喀,导致康熙再也无法容忍。两年后,前后长达七十年、历经满清三代帝王的“清准战争”正式爆发。 然而满清虽然灭亡了准噶尔部,可喀尔喀蒙古还是失去了外贝加尔的领土和布里亚特人,这就成了历代土谢图汗挥之不去的心病。 从二代土谢图汗察珲多尔济算起,到车登多尔济已经是第九代,原本以为恢复旧土再也无望,可谁知前些年突然冒出来一个跟满清做对的北海军,居然不费吹灰之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顺着黑龙江一路追杀,把沙俄彻底赶出了东西伯利亚,这让车登多尔济已经熄灭的念头顿时又重燃起来。 而且北海军赶走沙俄之后,对治下各族一视同仁;虽说运来了大批新移民开荒种田,可对布里亚特牧民并无歧视,甚至还多有扶持。 设置在伊尔库茨克、恰克图、乌兰乌德、赤塔、尼布楚等地的北海商社,不仅向辖地内的布里亚特人提供便宜的食盐、粮食、布匹和其他生产生活物资,北海镇民政部还专门派人北上,向牧民们传授先进的畜牧养殖技术。 从去年开始,北海镇在辖下各地大面积推广种植饲料用甜菜,在民政人员的引导下,一些布里亚特人开始放弃“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在外贝加尔的城镇外定居下来。 由于外贝加尔气候寒冷,开拓不易,北海镇对定居在此的移民每家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