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七章 火炮(2 / 4)

加入书签

那门75毫米野战炮给买了下来。一番奔波折腾之后,这门古董炮就到了北海镇的兵工厂里。

历史上欧洲直到十九世纪末期,等克虏伯公司开发出了巨大坩埚后,制造大口径火炮的钢才真正的出现。而以北海镇现有的工业能力,锻造低硫低磷的锰钢其实很容易。不过仿制炮的炮管仍旧采用了来自于另一时空里采购的合金结构钢。

话说那家工厂除了生产炮钢外,也生产高压管道钢,赵新买的就是高压管道钢的合金钢毛坯;这玩意可比单纯的锰钢要强多了。

虽然现代炮钢的生产有其特点,但其实与工作条件严格的结构钢有共同之处,那就是杂质很低,特别是低硫和低氢,在锻后的冷却过程中不会产生白点。在最终热处理时,虽然在水中激冷也不易发生裂纹。

目前北海镇钢铁厂现在炼钢时用的就是坩埚,电弧炉因为能耗太高,暂时不予考虑,等电厂建完了再说。况且电弧炉只是现代炼钢设备之一,并不是什么特别高大上的设备,不过是将热源由烧焦碳转化为了用电。电弧炉的产量也不大,主要用来精炼和次级冶炼,更主要的是用来冶炼更高档的合金钢,直接用来炼锰钢有点大材小用。

丁国峰上次从鄂霍茨克索要的鲸鱼油一半都让方化给做成硝酸甘油了,于是这门75毫米火炮的炮弹发射药就变成了双基火药;燃烧速率更高,抛射力更强。

试验场上,轰鸣的炮声一发接一发响个不停,不过大部分都是75毫米炮在响,而那门12磅的仿制炮每隔20秒才响一下。

12磅炮的炮组一共是十个人。两个观察员,五名炮手,三名弹药手。由于射击时产生的硝烟太大,所以观察手都是站在火炮的左侧;三名弹药手中,两名是负责看守弹药车的,一名则在炮位和弹药车之间来回运送炮弹。

刘胜注意到一名炮手在每次射击后,都会拿着一个黄色长条形的东西插在炮尾的一个销上,同时在调整炮身高低。

他在射击间隙走过去一看,原来是一个用黄铜做的瞄准器,上面刻有标尺和一个可以上下移动的卡榫。

刘胜冲那名炮手问道:“卡榫对应的位置就是炮弹落点?”

那炮手先是敬礼,然后解释道:“不刮大风的话,八九不离十,这玩意挺好用的。”

赵亮指着前装炮介绍道:“口径117毫米,每次装药量1.1公斤,有效射程一千六百米,整炮重量是400公斤。人员配齐,操作熟练的话,射速每分钟四发。”

刘胜听了点点头,没有表态,他对前装炮也是一知半解。这时后面的弹药手将炮弹送了过来,那炮弹顶部是一枚铁球,后面则连着一个棉布袋子;铁球和布袋用金属袋和绳索给固定在了一起。

赵亮解释道:“里面是1.1公斤的黑火药,和铁弹中间再放一块木圆盘隔开就行。”

刘胜注意到负责装弹的炮手在清理炮膛的时候,副炮手用戴着皮指套的大拇指按在了火门上,他刚觉得奇怪,随即就明白这是为了让内外压强不平衡,便于清膛手将炮膛内的碎屑带出。

瞄准手在装弹的时候开始用瞄准器瞄准,同时调整炮身下的高低旋杆。等炮弹装填完后,瞄准手已经调整完毕,这时副炮手用一根铁锥从火门处刺穿棉布袋,瞄准手则将拉发火管插进火门,上面连着一根绳子。副炮手这时需要将手压在火门上,以免瞄准手误射;等瞄准手退到两米外时,随即拉动绳子击发。

“行了,这就足够了。”刘胜转头对赵亮问道:“你们打算卖多少钱一门?”

“赵新的建议是五百两金一门。”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