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让想做官(1 / 3)
洛阳城南的平城大道笔直延伸,南起洛水北岸,向北直穿过平城门。道旁的松柏苍翠挺拔,午后的阳光烈烈,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松柏的碎叶反射出亮眼的光芒。秋风起了,路面扬起的浮尘,打了一个旋转,舞出一道弧线,旋到松柏的高枝上,渐渐降落。迎风走着的人,不觉举起长长的衣袖遮住脸面,斜身避过浮尘,侧着身子避风前行,飘举的衣袂随着风忽左忽右。路上走着一个人,那是一个长身瘦削的男子,他就是大名鼎鼎的蔡邕。沿着城墙往西,还没到小苑门,洛水的支流从城墙根底沿着南渠流出,南渠是一条暗渠,青石板铺在南渠上,笔直地延伸到洪都门口。洪都门里是明光殿,这里是灵帝招揽士子,探讨辞赋、音乐的地方。平常日子十步一卫,今天没有卫士站岗,大门又紧闭。
蔡邕踏上洪都门的台阶,发现洪都门里静悄悄的,他看看左右都没人,正在怀疑发生了什么事,转角处传来声音。蔡邕转过墙角,见一个小黄门正大声呵斥着:“刷匀些,别蹭功夫,耽误了皇上用功,看你们长几个脑袋。”只见转角处搭了竹排子,有几个匠人正在刷石灰,蘸了白石灰的条帚在墙体上扫过,石灰浆顺着墙面往下流,因为天干,石灰水冷干得快,还未等工匠刷匀就凝固了,于是墙体上流了道道白杠子。小黄门一边骂着,工匠们一边刷着。条帚左一撇右一捺飞快地在墙体上扫过,原本灰黑的墙体上留着缕缕飘逸的石灰浆,似飞鸟划过,似柳条随风,似晴岚穿空,总之,工匠无心,石灰无意,宫墙有韵,蔡邕有意。蔡邕站在那里,看得出神(后来蔡邕据此创了飞白书)。这时从洪都门前又转来一人,他身形颀长,面白须长,禅袍随风,很是俊美。他在蔡邕身后,看蔡邕立在那里一动不动,就在一旁拱手作揖,眼睛看向蔡邕所看。那小黄门见来了人,过来搭讪,说皇帝有诏,明光殿要重新装修,洪都门这几天关闭,讲课的士子们都去承福殿。原来皇帝要扩建明光殿,在里面增设藏书馆,广招天下多才多艺的人才补充进去。这就是东汉末期有名的洪都门学的由来。蔡邕听后转身想回去,身后的男子忙上前施礼,说:“先生一向安好!”蔡邕一看,原来是边让。这边让是陈留郡士子,精通书画音乐辞赋,被皇帝招进洪都门讲学,边让也曾跟随蔡邕学经。两人叙礼后,相伴向城南蔡邕府走去。
蔡府大门旁,一个丫鬟抱着一个女娃儿在翘首远望,这是蔡昭姬在等待父亲回家。蔡邕膝下无子,晚年得女,欢喜异常,视如珍宝,只要有空,就逗弄女儿,教孩子识字握笔。小昭姬见远处父亲的轿马缓缓驶来,高兴地拍手。蔡邕下了车子,抱起女儿,招呼边让一起进门去书房。两人先谈经学见解,再说了书法艺术,再说些时事新闻。说着说着,就说起了洛阳北的事情。边让是一个学富五车的士子,虽招皇帝待见,也举过孝廉,但一直无名人举荐,不曾实授官职,对洛阳北的时事大案有些愤愤不满。洛阳北的人情风范牵扯到许多人的利害,同时也关系到士人和宦官之间的争斗,这是一场有名的党锢之争,这场斗争从东汉桓帝延喜九年开始,断断续续一直延续至今。蔡邕知道洛阳北各权宦之间的利害关系不是一般人能掌控的了的。边让感叹自己空有一身才学,却无用武之地。这个年轻的士子,两眼灼灼,有满腔的心思,蔡邕能看出他今天找自己的原因,边让想让蔡邕举荐自己。临别之时,蔡邕告诉边让,现在有一个人正当红,那就是灵帝何贵人的兄长何进何国舅。何贵人得宠,娘家光荣,何进已进入禁军,正在招揽门人。
边让从蔡家出来,一路心潮起伏,回到家中,妻子栾环正在翻找箱柜。栾环见丈夫闷闷不乐,就叫丫鬟摆上饭菜酒食。当晚夫妻叙谈,边让说何家富贵又得势,栾环说何夫人傲气,在蹇家炫耀,边让说现在何进正要招人扩充幕府,如能得到举荐,前途可期。栾环说为人处世气节为重,丈夫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