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越山悬案(2 / 3)
只是还需细细思量。
“嗯,那在下先行告辞了。” 魏渊显然并未全然相信,但也无意与杨槐明进一步交谈,作揖告辞了。
在理清原委之前,杨槐明知道贸然上山必非上策,遂不久也就回宫了。
“皇上驾到~” 随着一个尖细的声音自翰林院外响起,翰林院的所有人都屈膝跪在地上。
“臣等参加皇上。”
这几日,三法司的四位公子依然疯疯癫癫,六皇子孟念卿带着第十二支亲军卫前往连越山,但由于亲军卫首领陈望的阻拦,孟念卿并未上山。
第一日的时候他们并未发现怪物,可是当第二日亲军卫却着实见到了那个传闻中的怪物。而且,见过怪物的亲军卫竟与之前那队官兵一样,接连暴毙而亡。
现如今城内人心惶惶,之前岳氏冤屈的风言风语也传入了孟晋丘的耳中。
就算是亲军卫不死,等到孟晋丘听到岳氏冤魂的言论后,也定不愿五皇子再涉此案。
若杨槐明猜得不错,孟晋丘心系自己儿子的安危,又恐外臣对岳氏一案知晓过多对自己不利,所以如今最好的选择便是太子妃的亲弟、翰林院庶吉士魏渊。
只是为了皇家颜面,将案子由孟念卿转给魏渊还需自然一些。
“平身吧。” 皇帝坐在正中,刚才在讲学的现太傅张文甲退居一侧。
皇帝先是问了一些南方水利方面的问题,又问了纳税征税方面的看法,最后把话题引到连越山的案子上来。
“诸位都是大川朝的才子,是大川朝未来依仗的栋梁,不知对连越山的案子有什么看法啊?” 听到此话,众人想起近日听说的岳氏冤魂的风言,知道这是皇帝的禁忌,若是答不好未来的仕途无望,一时间方才抢先回答的士子都陷入了沉默。
“回皇上,臣以为,悬而未怨,怨而未冤,此大善也。虽如是,而贵不应及邪,应自外及内,阻谰言,亲臣谙,必能水落石出。” 一个有力却圆润的声音从右后方传来,吐字清晰,不卑不亢,正是方才一直默不作声的杨槐明。
杨槐明既已明晓她这个舅舅醉翁之意不在酒,岳氏冤不冤他最清楚,而如今只需把话头引到魏渊。
但对着皇帝孟晋丘,不能说岳氏冤;民众可以有怨,但怨气不能深,所以只能说这个案件悬。都察院、大理寺和刑部皆受到牵连,而皇帝不愿皇子牵扯进去,所以要“贵不应及邪”。
而且探此案的目的不能是勘探岳氏是否冤屈,所以只能自外及内阻止谣言。但探此案又不得不提旧案,孟晋丘害怕探案过程中的线索有伤皇室颜面,所以不能有远臣,只能较为亲近的臣。
魏以安是太子的妻弟,加之魏以安有才,若破案也有理由封高官,成为太子助力;若未破案,初出茅庐也无伤大雅,确实是最合适的人选。
字字不提魏以安,字字都是魏以安。
果然,皇帝又转而问魏以安的看法。
魏以安向前行礼,道:
“回皇上,臣以为,拨迷解悬确是安民之道。“
他这算是肯定了杨淮的看法,而且将重点落在安民,而不是皇室颜面。
孟晋丘点了点头。
杨槐明他是知道的,去年岭南涝灾。他让翰林院以此写策论。
杨槐明所写的策论是嫡六子孟念卿专门送至他的案上的。她的辞藻并算不上华丽,但提出的观点却令人耳目一新。
孟念卿以杨槐明策论为准,前往岭南治洪,不出四月便平了洪灾。
他当时本想嘉奖于杨槐明,但念及杨槐明过于年轻,不宜过于夸赞,便就不了了之。
后来他竟将此人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