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赋(1 / 1)
二年级的课程里有很多的计算机课程,Photoshop、CorelDRAW、DreamWeaver等等等等.....每次计算机课都需要在机房上课,有时连排几节,就要在机房里呆大半天。
但其实同学们都很喜欢上机课,因为跟上画画课一样——轻松、自由,自然也就不会打瞌睡了。
关惠的父亲在单位是位IT网管,集团总部小主管级别的那种。没有背景,没有学历,工人出身,能在几千人的国企爬到那个位置,其实很不容易。
50年代的人家里条件不好,供不起那么多的大学生,所以爸爸完全靠自学,学了电工、半导体电路,早年间电视机还是个稀罕物时,他就自己买零件组装出一台电视机,弄堂里的邻居每天都围坐在他们家门口看电视。自学了计算机编程、网络,跟单位里一众的年轻工程师坐一块儿工作,人家还得反过来请教他。
如果按照现代人看重学历、看重证书的标准,关惠的父亲可能会怀才不遇。当然他也跟大多数望子成龙的家长一样,希望关惠在计算机上能有所突破。
关惠还在读小学时,父亲就给她订了一堆儿童类的计算机报纸。但是吧,爸爸又是一个很开明的家长,不强迫孩子学这些,这个“不强迫”的程度就是,关惠压根不知道父亲这些报纸是订给她看的。直到家里搬家大扫除,爸爸才跟关惠说,这些报纸是当年希望她学习计算机给她订的,关惠一脸懵逼地看着父亲,最后只能用“内敛”二字来形容。
也许是遗传基因,虽然关惠的确对那些个代码无感,她也很庆幸父亲没有逼她学那些,但是她在软件上颇有无师自通的天赋。
比如说96年的时候,一般的公司都没几台电脑,关惠父亲就在上海展览中心的计算机展会买了一台家用台式机回来。关惠印象特别深刻,台湾原厂鸿基,奔腾133的配置,18888元一台,对关惠家来说那是笔巨款。
当时电脑上装的还是OFFICE 4.1英文版,父亲倒没有像其他家长那样限制关惠用电脑的时长。关惠也很自觉,每天都坐在电脑前,按下F1跟着“帮助”自己学,不懂的英文就一个个查字典,愣是自学了OFFICE,而且还非常熟练。
偶尔寒暑假跟着父母到单位蹭吃蹭喝,总有叔叔阿姨让关惠帮忙打文档弄表格,然后关惠总能“赚”回一堆零食。
但是到了世安之后,她觉得自己的“修为”被散了。比如,上Photoshop课,老师在上面讲滤镜效果叠加,她愣是听不明白为啥这个叠加那个就会变成一个完全不搭边的效果。
跟坐在旁边的同学请教,同学也总是不耐烦地点着屏幕说:“你要知道那么多“为什么”干嘛啦?你只要记住这个加这个等于那个不就好了嘛!”
上机课每次都是随机坐,老师并没有强制安排座位,因为.....怕麻烦,反正1人1台电脑,谁也不会吃亏。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