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千一百零七章 借壳练兵(3 / 5)
/br> 老宗师夸奖他的文章:“圆融无碍,处处妥帖,绝佳之时文”。 还说这得是进士三甲之列才能写得出来。 王巡抚很高兴,又保举闻人升升官。 这次直接升了省城同知,虽然看似是个副职,然而背后有着巡抚,那就是知府也要听他的。 这就是名和实不一样的地方。 明洪武十七年(1384年)始命天下朝觐官举廉能属吏,其后定制九卿准许保荐属员,督抚藩臬保荐道府州县之官。 等到闻人升要考进士后,可以先辞官,再去考,走清贵翰林。 这是两不耽误,和后世考大学后,发现不好,退学再考,异曲同工。 闻人升自然是轻松处理了一府之事,人人得用,选拔贤能,清理污吏,一府迅速得治。 一时间人称能吏。 与此同时,他一心多用,继续扩充快运船行。 并且开通了帐局业务,也就是捎带银两的业务,在这里用飞票存银子,在另外一地用飞票取银子。 中间付手续费。 这种事完全考验的是信用和官府背景。 没有背景休想做。 一旦做起来,就是白捡的利润。 要知道这中间的时间差,也可以用来稍微挪用放贷,只是要额外注意不能赔本。 随着快记船行一路扩大,闻人升随之又开始收拢沿途县城,府城,省城的产业。 最后产业总值达到百万两的规模时,这才停止发展。 因为再高时,巡抚、同知背景已经靠不住了。 这时候的晋商八大家也就是几十万两的身家,他们背后就是背靠副总兵,总兵,巡抚之类的高官。 做好这些事后,闻人升就开始发展自己的私兵了。 其实就是借壳发展。 他不是武将,暂时也不好走武将之道,而是走的结纳人心,恩结于下。 明末中前期,武将仍然不能盘踞一地,更换防区的事,屡屡发生。 典型的就是调边军去辽东送死。 谁不知道那是个绝命之地? 可是又有几个能违抗? 这就是明朝以文驾驭武发展到了巅峰的结果。 只有到了最后几年,才有军阀出现,皇帝下令调遣不动了。 这可比汉唐强得太多太多了。 也比后来的清朝强出太多了。 在以文驾驭武这方面,大明是很成功的。 巡抚总督靠着督抚标营,来统御武将,虽然弊端不少,但至少防止了武将割据坐大。 但是也正是因为这样,导致明亡之时,内部没有出现大藩镇,内部力量不能孵化出强藩,结果被满清各个击破夺了天下。 不然的话,成为汉唐之势,那也是内部消化。 闻人升首先拨粮拨银买铁,接着支援当地的造枪炮所,重新制造一批符合当时要求和水平的火枪和火炮。 火枪自然还是火绳枪。 打60步有杀伤力。 但可以做抬枪,重型火绳枪。 本来这东西是对付满清白甲的好用之物。 20步了打中了就是一个死,三甲也没用。 但是给的料不足,导致粗制烂造,无人愿意使用,或者早早打放,导致根本无效。 以至于战阵之上,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