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六百一十二章 教训(1 / 3)
吴关县城被拿下后,第二处县城,位于东南五十里外的余阳县,同样被拿下。 两座县城,就与碎葱岭上的圣教根据地,形成铁三角。 拿下这两座后,闻人升没让人再进攻,而是专心培训人员。 一县之地,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七品县官,他所管辖的机构,几乎就是朝庭的微缩版。 县衙之中,有着吏、户、礼、兵、刑、工六房,对应着六部。 所以能治理好一县之地,方能治理天下。 很多义军就是迈不过去这个坎,最后死在了半路上。 治理好一县的意义,非常重大。 意味着正规与流贼的区别。 满清能成事,与李自成不能成事,很多人找了无数原因,其实最直接的就是前者能管好地盘,后者直到最后才勉强开始管理地盘,而且非常粗疏。 闻人升非常明白这些道道,所以他不会盲目席卷天下。 而是开始用两县之地,培养人才。 教书,是他的老本行。 而教书先生,统领天下,在后世则是常态。 吴关县的县学,原本是供秀才读书的,现在被改造成培训学院。 “一县之地,凡大小事务,无不在于三者:农、工、商。此三者乃财富的产出与流通,而士不产出,应是服务于前三者,协调,研究,安排,提升效率。” “农者,种地……” “工者,打铁,木匠,丝绸……” “商者,钱庄,商铺,车行……” 闻人升事无巨细,将他这些年的观察,结合本地经验,一一灌注给这些人。 重复教学,淘汰制。 每周一考,每门课程只允许三次不合格,不合格者清退,换下一批。 学生不是儿子,儿子换不掉,笨蛋只能自己受,学生就可以优中选优。 一县之地的优秀者,其实已经很厉害了,相当于从十万人的基数中精选。 闻人升讲的这些知识,又不涉及到那些高深的自然科学门类。 都是一些社会管理学和基础科学,主要是现有知识的归纳总结和传播。 比如先进地区的农业技术,手工技术,管理经验……保证贴合实际。 闻人升就不会随便引进什么新东西,因为没有经过实践检测,再好的技术落地之时,也会出现无数BUG。 真当玻璃水泥那么好造? 只是写个“hello,world”,有多少人第一次编写时就出现多少警告和错误? 至于生源,会不会来,有钱有粮,还怕没人来学吗? 至于说造反会死? 不造反就不会死吗? 饥饿可比造反的恐惧大多了。 待遇一出,来报名者络绎不绝。 先是街头乞丐,然后是吃不上饭的农家子弟,后来出现一些小商贩子弟。 当然,有功名的人也有,但都是类似于王三那种苦大仇深型的。 他们接受起来,就比那些毫无基础者快得多。 至少他们不用过识字关。 赵涵也被闻人升抓了苦力,闻人升定好课程,弄好教材后,让她转化形象,在县学堂对应的侠网里当起免费老师。 有网络就是方便,大家不用买笔墨纸张,这对于穷人来说,是很贵的一大笔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