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话 殿前释密(2 / 3)
“小僧会尽力的,请天皇陛下许下诺言”,空海不忘向嵯峨天皇提出条件。空海是心思细密的人,救助正子是无论如何都要做的,既然如此,不妨先谈条件。
“只要能救正子!……大师,您想要什么?只要朕能做得到的,朕都应允。”
“正子内亲王方面,小僧会尽力的。小僧只是想恳请天皇陛下,确立密宗的地位,允许小僧能将密法在东瀛传承。小僧是以密法救渡正子内亲王殿下的,所以先请求陛下允许确立密宗的地位,小僧才能使用密法”,空海并没有正面回应嵯峨的请求,却轻描淡写的将自己的要求提出来。他的意思是——“如果不确立密宗的地位,就不会救正子”。但说出来时,却是非常有技巧——“天皇你要允许我救人,我才能救。”——“你必须允许用密法来救,我才会救。”但其实,空海心中对正子内亲王魂魄一事,并没把握。
——豁出去了。
嵯峨天皇:“我允许确立密宗在东瀛的地位,并允许密宗在东瀛传承,让你可以施以密法,而无后顾之忧。但你能确定正子没事吗?”
“陛下,小僧不能确定。但小僧确定一件事——除了密法,没有其他方法可以救助内亲王殿下。如果未能救渡内亲王,那是小僧修法未精,错在小僧,而非密法。”
嵯峨天皇:“如此说来,非行密法不可?”
空海:“非密法不可!”
嵯峨天皇:“到底你所说的密法是什么?”
空海:“陛下想了解吗?”
嵯峨天皇:“对!很好奇……”
空海说道:“那请殿下听小僧细细道来……”
在很久之前,西方印度国,有位释迦族的王子名叫“乔达摩悉达多”。
他为了拯救世人,脱离生、老、病、死、苦,放弃了王子的身份,出家为僧,最终在菩提树下悟道,成为人天至尊的导师——释迦牟尼佛,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佛祖。
佛祖在开悟之后,希望将解脱苦海的方法,传承于世上,让世人可以解脱生、老、病、死、苦。然而世人智慧不同、根器不一,无法全部理解佛法的真谛,于是世人将佛祖所说的智慧真言,谓之为“密法”。佛祖便以八万四千法门,因缘际会而为世人解说个中智慧,令人们可以开悟人生。由此就衍生出佛教的不同门派。有利根器之人,能将佛祖开悟之后的“佛法真谛”传承者,被称为密宗弟子。以打坐禅定为修持,开悟佛法者,被称为禅宗弟子。以念诵“阿弥陀佛”佛号为修持,开悟佛法者,被称为净土宗弟子。如今佛教的诸多流派,因缘在此……空海学识渊博,引经据典,说起佛教的历史娓娓动听,听得嵯峨天皇兴致勃勃。
嵯峨天皇问道:“如此说来,只有密宗的弟子,才传承了佛祖全部的佛法智慧。”
空海:“正是如此。”
嵯峨天皇再问道:“我东瀛也有佛法亦有密法,难道与大师说讲的密法有所不同?”
空海又继续讲道:“佛法由于分了很多的流派,不同的流派将佛法传入唐国。而东瀛也从唐国吸收了大量的佛学。当中也包含了部分的密法,但这些密法是不完整的,只是‘一尊法’、‘本尊法’……,并非完整的全套密法,只能称之为‘杂密’。”
嵯峨天皇似懂非懂说道:“如此说来,我东瀛并没有完整的密法。”
空海继续说——
密法由“金胎二部”大法组成。唐开元四年(公元716年),善无畏三藏以八十岁高龄从陆路来到唐国,将“胎藏界”大法,传到唐国。
开元八年(公元720年),金刚智与弟子不空三藏,从水路到达唐国,将“金刚界”大法,传入唐国。密宗两部大法,于始时终于在唐国“金胎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