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5 章(1 / 4)
陈善同的儿子陈静轩在□□的时候也逃荒到龙潭村里来的,山里人靠山吃山饿不死人,平原丘陵遇上天灾就是野草都不够分,谁也不知道啥时候冒出来一个黑黑瘦瘦的小男孩,给口饭吃就干活,干活还卖力,吃饭也不讲究,野菜红薯都吃的很香,山里茶人秋天除草,春天采茶,他就干完这家干那家,靠着勤快能干竟也在一个不相识的山里人家勉强活了下来,村里人对这个人印象也很好,虽然成分不太好,家里是旧分子,是被打倒的落后分子,可是村里人也没见他们家欺压他们,也没压迫过他们,外面把他们说的乌七八糟,反正村里人没见过,也就对这个小男孩报以善意的态度,他们就认为这是一个干活勤快的小男孩,能吃能干,采茶别人一天采5斤,他能采8斤,高山密林他也不怕,钻来钻去像一只灵活的小猴子,有了这勤劳的采茶能手,村里人轻松不少,本身很多采茶姑娘就嫌弃爬山低头采茶辛苦,山上草多又密,每次去上山回来就灰头土脸的,脖子都动不了,有了这个不怕吃苦受累的热爱干活的人,村里漂亮的采茶姑娘清芬乐得清闲在屋里打打杂做做饭。
这种轻松不干活的好日子没过几年,集体吃饭干活的时候是不干也得干了,这个时候别人是偷懒就偷懒,能不干就不干,能少干就少干,三三两两凑在一起插科打诨,一天5斤的量现在只能采3斤,就陈静轩这个大傻子依旧还能采8斤。
解放前留下了大量茶园,已多年无人管理,山上还有一百多年的野放老茶树。村民的任务上山,在原有老茶园的基础上,成立“茶叶专业生产队”,这样的茶叶小队,当时乡里派出了好几拨,那会山上几乎没有什么人居住,上山时,没有公路,全靠脚走,也没有房子,村民互相帮助盖起来。好在大队给批粮食,无论男女老幼,一人35斤米,完成茶叶上缴任务,就记工分,发米。本地顺口溜说:山高石头多,出门就爬坡。十个单身汉,九个没老婆。村们一边采茶,一边种新茶树。头一年布置的任务是做九百斤干茶,从谷雨打到白露,七天七夜没熄火,妇女采茶,男劳力轮流炒,也才做出五六百斤,任务没完成。怎么办,继续咬牙干呗!小队一直用茶籽扩展茶园,六十年代末供销社引种过湖南种,大山顶上冷,冬天刮大风下雪,茶树可能会冻伤,湖南种不如本地旱茶扛冻。第二年早春,要把冻伤枝条修剪掉,产量也会受影响。
采回来还有一个重要的工作,就是炒制,山里人都是白天采夜里炒,以前这种活是轮不到陈静轩的,毕竟炒茶跟炒菜一样都是各家的秘制绝活,从前想学都是偷偷在门口瞄几眼,回去自己琢磨,干的最多的就是摊青这一道工序,杀青炒制都是万万轮不到自己的。现在集体干活了,白天干完活,夜里都想回去休息,没办法大队里里排人上班,几个人一班,轮流夜里上,这个时候陈静轩主动请缨要求参与炒制,“你个外乡人,你会吗?”村里人总是唾两口陈静轩,陈静轩陪着笑脸说“我打打杂,干啥都行,反正我年轻多干点”。就这样陈静轩在炒茶师傅里也混熟了,后半夜老师傅们困了,陈静轩总是递上烟,端上茶,服侍老师傅们坐下歇会,顺便请教老师傅两个问题,在他们困得睁不开眼的时候,陈静轩总会主动请缨要求去上锅炒两把,老师傅们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也就同意了,陈静轩就这样整个茶季,白天在山上,夜里在茶房,胜在年轻,竟也扛得住,并且越长越高,越长越壮。以前吃一顿少一顿,饥一顿饱一顿的,现在在集体生活里最起码吃得饱饭,很快窜了个头,长到了一米八。在茶房这几年,陈静轩沉稳的握着茶把子在生锅、熟锅之间翻转,杀青这个最耗费体力掌握技巧的翻滚技法,在生产队里各位几十年的老师傅的点指下,陈静轩居然自己摸索会了,而且火候力度拿捏得非常出色,老师傅们看着自家儿子直摇头,摸鱼偷懒的人这几年都养废了,反而是陈静轩靠着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