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补(3 / 4)
。
朝楹能感觉到时襟泽关心的注视,却不知该用何借口掩饰方才的出神,只好装无事发生,低头看起问卷来。
然后她视线随机扫到的第一个问题就是——
-对未来伴侣的性格期待为?
底下有几个选项,时襟泽只在“文静”一栏中打了勾。
朝楹:“……”
于是,她再次想起时襟泽那句“乖学生”的评价……
自从时襟泽回国,她似乎总在被记忆反复鞭尸……
李玉说过,问卷之所以不能作为绝对标准,便是因为人其实并不都了解自己,甚至有时会因外界影响,而将某种并不适合自身的标签奉为圭臬。
但他们潜意识中真正适合的,或许是完全相反的类型。
只是他们自己并未意识到这点。
看看,现实例子这不就来了吗?
朝楹收回视线,暗暗肯定分析师的存在价值,笔尖不动声色移到这道题旁,点了个点作记号。
意为——有待斟酌。
到这为止,一切都还算顺利。
可接下来的访谈环节,就有点麻烦了。
朝楹的性格说是有些社恐,其实并非全然符合社恐的条件。
比如她并非完全抗拒交流,而是对交流的氛围要求较高,只喜欢亲切友好的交谈,非常抗拒咄咄逼人的态度。
这或许,是在朝江平常年严厉鞭策下形成的特殊反骨吧。
俗称吃软不吃硬。
还有就是,她其实并不厌恶社交,与好友相见对她来说,也是幸福而自在的事,并不像大众常规认知的“社恐分子”那样,外出便是在消耗能量,只有一人独处才算充电。
要真说起来,高中时的她才勉强算合格的“社恐分子”,如今四年过去,倒有了不少改变。
可就算在改变,她也还是有死穴的。
她最怕碰上的不是陌生人,也不是好闺蜜,而是半生不熟的朋友。
陌生人或许再不会相见,好闺蜜不会取笑她偶尔的出糗,可半生不熟的人就……
避不开逃不掉……非常尴尬……
她不敢参加同学聚会,也是因为这一点。
而很不巧,时襟泽目前基本上可被划定为“半生不熟的老同学”。
面对这样的情况,朝楹脑子总下意识想往和善亲切上拐,就像潜意识中对友好交谈的渴望和对崩裂关系的恐惧在作祟,牵引着她的言行举止。
偏偏她还十分认同李玉给出过的建议——分析师需端起一定的专业度和距离感,才会让客户更放心,也会更愿意透露真实择偶观。即使面对好友,也不能真当成悠闲聚会。
于是,朝楹在两种态度间纠结起来,迟迟没敲定该用哪种作为开场。
“不如先介绍一下你的自身经历吧。”朝楹选了个稳妥的常规话题。
常人听到这问题,一般只会简单说一下学历和专业,如果求学经历比较丰富的话,这话题或许能多持续两三句。不过以朝楹的经验看,基本不会超过五分钟。
可时襟泽从不走寻常路。
他接过话头就开始了长篇大论,从刚到法国讲起,不紧不慢,娓娓道来。
介绍得非常细腻。
于是五分钟过去,他才刚讲到开学典礼。
初步估测,离毕业还有不少于半小时的叙述长度。
期间朝楹不时会和他对上视线,从他黑亮的眸子中接收到了名为“诚恳”的态度,一时间竟不好意思打断。
直到时襟泽说渴了,抬手品了口咖啡,朝楹才弱弱开口。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