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章 军器局(1 / 2)

加入书签

崇祯元年,正月十三。 除夕已是过去多日,市井中的百姓在欢庆之余,也渐渐恢复了往日的生活,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但近些天,北京城中却多了一则趣事,引得百姓们津津乐道,为他们枯燥的生活增添了些许乐趣。 就藩河南洛阳府的福王朱常洵上书天子,请求将自己的母妃接回洛阳荣养,以全孝道。 起初的时候,无论是朝野亦或者民间皆是不以为意,心道福王朱常洵这是发什么疯。 自太祖朱元璋建国称帝以来,还从来没有过这等先例。 本以为紫禁城中的天子会毫不犹豫的将这封奏本驳斥,但出乎所有人预料,天子却是将其留中不发,态度有些耐人寻味。 不知怎地,就连朝野中那些终日里将"祖制"挂在嘴边的御史言官们对此也保持了诡异的沉默,没有就此事攻讦福王朱常洵。 为此,市井中的百姓议论纷纷,皆是在揣测天子的用意所在... ... ... 深处舆论核心的朱由检自是无暇理会京城中的"风云",此时他正在御马监提督曹化淳和司礼监秉笔王承恩的陪同下,领着一众骑士,朝着北京城外的西山而去。 昨日晚间,奉命整饬神机营的右敛都御史李邦华上奏,言说已然为军器局选好新址。 一行人纵马行驶了约莫半个多时辰,越过了大片田亩,终于行至南麓山脉脚下的一处山谷处,此地三面环山,与世隔缘,仅有一个出口,已然有不少锦衣卫番子等候在此。 没有理会向其躬身行礼的番子们,朱由检纵马行至附近的一处缓坡,登高望远。 原本人迹罕至的山谷已是"别有洞天",非但人畜喧嚣,扬尘漫天,还有不少手持兵刃的士卒在此戒备。 瞧他们身上的穿着,竟是承担着护卫京畿之地重任的京营士卒,而非北京城中的五城兵马司。 早在太祖朱元璋于南京建国称帝时,便在南京设立了军器局,专门负责制造火器与冷兵器。 待到成祖朱棣靖难成功,迁都北京之后,也在北京城设立了军器局,承担生产火器的重任。 受限于明廷独特的"匠人制度",军器局的匠人越来越少,制造火器的重担便逐渐转移到了"王恭厂"。 因为火药乃是国之重器,故而王恭厂在选址的时候便是刻意的建在北京城中,方便管理。 但或许是年久失修,疏于管理,亦或者有人刻意放火等原因,"王恭厂"这个火药桶终是在去年五月被点燃,史称"天启大爆炸"。 这场突如其来的大爆炸除了令得京城百姓死伤甚重之外,还使得王恭厂中储存的大量火药和火器化为灰烬,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官兵的战斗力。 故而在右敛都御史李邦华整饬神机营的时候,朱由检便授意其重建军器局。 "曹伴伴,这军器局建好要多久?" 望着眼前偌大的山谷,高居于马上的朱由检踌躇满志,豪气陡生,这里即将成为大明的"军工厂"。 大明在辽东战场节节败退,纵然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原因,但也从侧面体现了女真鞑子的战斗力。 为了能够在最短的时间里,最大程度的缩短与女真鞑子战斗力的差距,朱由检只能寄希望于"人人平等"的火器。 "回皇爷,依着李大人和徐大人的估计,只要还要两三个月.." 闻言,御马监提督便是不假思索的说道。 虽然天子已然自内帑中专门划出了一笔银子用于建造军器局以及支付顺天府征集民夫的费用,但这新建的军器局规模比之前的王恭厂大上十倍不止,自然不是短时内可以完成的。 "银钱可还够?" 虽然觉得速度有些慢,但朱由检也知晓不能强求太多,毕竟如今的大明可不是后世的"基建狂魔"。 "回陛下,目前来看筹措这军器局自是够的,就是日后采购火炮,招募工匠怕是还要些银两.." 此话一出,一直默不作声的司礼监秉笔王承恩便是不由得吧唧了一下嘴,面露心疼之色。 为了筹措这军器局,天子大笔一挥就是一百万两,但听曹化淳这意思,怕是还打不住? 虽然凭借着张家口堡的那些豪商富绅抄家所得,天子目前的内帑还算"充盈",但也要节省些才是。 不过朱由检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