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七章 组建新军(1 / 2)

加入书签

清晨,当最初的黎明光芒穿过天际,寿春东郊的楚军大营早已经热火朝天,将领们正领着自己的部下进行训练。  聚将台上,一身铠甲的昭雎肃然地望着偌大的演武场,心潮澎湃。  一个半月前,他带着昭滑和魏荣奉王命来到了寿春征集两万新军。临行前大司马沈衍见了他一面,告诉他这两万人大王要求按照魏武卒的要求招募和训练。  昭雎震撼而又激动,大王给了他领兵征战的机会。天天呆在郢都,他哪里来的机会升迁、追赶兄长昭阳?  昭雎、昭滑与魏荣兵分三路,一个月的时间内,昭滑与魏荣带着十名军吏马不停蹄地跑遍了江淮地区几个军营,一个一个地挑选出两万名精锐士卒。  同时,昭雎发布征兵令,从各县青壮中一举招募了接近三万名新兵。此次征兵与以往不同,重在奖励军功,免除赋税,分配良田,应征者踊跃而来,大大超出了所需数额。昭雎原本的打算是招募两万名的。但是面对从军人潮,昭雎决定多招募一些,以便优中选优。  魏武卒的标准是:身穿三层铠甲,头戴铁盔,腰佩阔身短剑,身背二十石强弩并带五十只箭,肩扛长矛一支,背三天干粮,日行百里后尚能保持战斗力。单以甲胄与随身携带物事的重量论,大约也有五六十斤,更兼甲胄兵器皆是累赘长大之物,在全身挂满的情况下,还要随时有剩余体力战斗,谈何容易!  对于久经战斗的精锐士卒来说,尚且可以,但是对于未经训练的壮丁,这是根本不可能办到的。  为此,昭雎的变通办法是:只考校体力与意志力,凡能按以上要求披挂,日行八十里者便算合格。如此一来,接近三万精壮中也堪堪只选了六千人。  当然,剩下的两万多人也不能就让他们回去了,昭雎将他们另编一军,作为新军以及常规军的后背力量。  而昭滑与魏荣带回来的两万精锐士卒也只有一万余人勉强合格。这样一来,也才一万七千人,还有三千人的缺口。  昭雎想来想去,将主意打在了江淮地区各个封君的头上。他手持征兵令最先前往离寿春最近的寿陵君的封邑。  寿陵君的封邑在寿春西北三十里处,他管辖着封邑内的三十多个乡,人口不少。每当楚王征兵时,寿陵君都能征集大约五千人的军队随楚王作战。而他自己也有一只三千人的常备私兵,维护封邑内的治安。  寿陵君十分恭敬地迎接昭雎,不只因为他代表着楚王。更是因为他昭氏的身份,因他那已经是位极人臣的族兄令尹昭阳。  席间,昭雎将自己的请求告知寿陵君。寿陵君一时间有些愣怔,作为封君,他有义务在楚王征集大军对外作战时派出封邑内的士兵,这是作为封君必须要履行的,是一种赋税。  除此之外,楚王一般不会再干涉封君。楚国的常备军,像寿春的三万驻军,都是从东境各县中招募的。如今昭雎竟然想从他的封邑内招募精壮士卒!  这些被招募的士卒虽然家眷还在,但是对自己的封邑来说,是一种损失,他不得不慎重。  虽然不愿意,但是在昭雎越来越冷肃的眼神下,寿陵君不得不屈服,他不敢得罪昭氏。只得故作大方,让昭雎随便遴选。  紧接着,昭雎又拜访了彭城君、夏侯、六君、居巢君等几个封君,总算是凑齐了两万人。  昭雎动用了特权,给这两万人最好的装备、最好的营地,最充足的粮草。他这一行为惹得寿春县尹大为不满。不过昭雎也不在乎,他知道这两万人意味着什么。  昭雎令昭滑与魏荣暂时先各领一万人展开训练,首先在训练过程中遴选一批年轻将领。  演武场上战旗猎猎,朝阳初升。  光着膀子大汗淋漓的新军士卒们肩扛粗长的圆木围着军营跑步。虽然都是遴选出来的,但是这些人之间实力也是有差距的。  队伍的最前面是魏荣与昭滑,他俩与普通士卒一样光着膀子,一身的腱子肉,后背和肋下都有伤痕。  随着时间流逝,他俩与大部分士卒的距离越拉越大,队伍最后的士卒很快就有被套圈的风险。  不知不觉间,昭滑与魏荣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