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2章 诱敌至宽大正面(1 / 3)
距离晋军在赵家村的预设阵地五里开外的地方,八路军徐旅支队一营长王双龙正指挥着部下苦战。日军来自南北两个方向的压迫夹击,使情况变得越来越危急。 顶着枪林弹雨,王双龙刚才派往青龙河沿岸的尖兵终于回来报信了:那一带未发现敌军踪迹。 八路军营长精神顿时一振,决定立即向那个方向撤退。虽然他知道,青龙河东岸毗邻着的关门山的山脚,其山势险拔陡峭,找不到可以攀援进山的缺口,但值此危急时刻,已然没有了别的选择:如果部队能够安全撤过河去,至少会摆脱遭受两面夹击的痛苦,并且说不定可以隔着河面来与日军对垒。 一营2连率先行动了,他们要迅速涉过青龙河,在东岸建立阵地。与此同时,作战经验丰富的王双龙,摆出了一个头尾衔接、滚筒式的撤退阵仗,正在分别担负对南北阻击的1连和3连的防线上,由最西边的一个排跑步向最东边的一个排靠拢,到达新地点继续阻击,然后如此周而复始。 这种撤退方式如果发生在白天,会第一时间就被两边的日军观察洞悉。但此刻的夜色朦胧帮了八路军不小的忙,撤退在一开始竟然进行得相当迅速和顺利,直到日军觉察出了对面防线火力的转移,才从八路军逐次放弃的地段冲了上来,并最终意识到对手正在由被夹攻的位置抽身而去,于是,南北两边的日本兵鼓噪着合拢起来,演变成了朝向东方的一个扇形攻击。 这是八路军第一营最危险的关头——差不多有两个连已经涉水登上了青龙河东岸,最后的百十人则边打边撤、退到了西岸边,日军近乎疯狂的追杀步步紧逼上来,而退到东岸的八路军官兵又担心误伤自己人,不敢隔河开火掩护。如是僵持下去,西岸这背靠河水、近乎一个连的兵力有被歼灭在岸边的危险。 正束手无策之际,位于偏南的日军之侧后方向,突然响起了马蹄声和枪声——徐旅支队骑兵连沿着青龙河西岸,一路赶到了! 夏连山和他的骑兵们是循着枪炮声疾驰而来的,骑在马背上居高临下,借着时隐时现的月色,他们勉强看清了当前的局面。眼见形势危急,夏连山一声令下,全体骑兵纷纷从枪袋里抽出了小马枪,对准最近的日军队形开火射击。 埋头向前进攻的日本兵被打了个措手不及,遭受打击的部分一下子乱了阵脚,被迫转身、应对这股来自侧后的暴风骤雨般的急袭。 就是这么一耽搁,青龙河西岸边的八路军赢得了宝贵的时间,又有大半数的官兵涉水退过了河。 一击得手的骑兵连,这时也看明白了第一营的渡河战术目的,还没等日本兵调整攻势,夏连山已经大喊着约束骑兵们就近纵马下河,噼里啪啦地跑上了对岸。 八路军的步骑兵,就此会合。战斗演化成了两军隔河对峙的新形势。 从夏连山的口中得知晋军独12旅刚刚在赵家村摆出了迎敌的姿态,且投入了一个步兵团附加一个炮连的雄厚兵力,王双龙不禁又惊又喜,同时就盛赞支队长吴子健的神机妙算。 “晋军还是蛮有抗战热情的,”骑兵连长当然要极力推崇家乡的子弟兵:“他们派了副旅长亲自上阵指挥,这一仗有得打!” 两名八路军指挥员紧急会商了一下,决定一边沿着青龙河东岸隔河阻击敌人,一边就向下游迅速移动。这样的话,正好可以逐渐撤入晋军独12旅分配给八路军的右翼阵地。 夏连山本来还想带领骑兵跳回对岸,重新穿插到这股日军的侧背方向实施袭扰,掩护王双龙营的步兵向下游撤退,结果被营长坚决否定了。王双龙认为,眼下的局面对己方颇为有利,青龙河水虽然只有脚脖子深,但四十多米宽的河面俨然形成了一道小屏障,河岸边草木茂盛,树林成行,可供隐蔽的程度远远大于刚才在荒原上的野战。 而此时,河对岸的日军果然找不到更好的打击方法,将近两个中队的兵力只能隔河平行追逐着八路军开火。 重新合兵一处的日军联队长西条重平,对本来已经稳操胜券的南北夹击优势的突然失去,大为光火—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