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 绕不过的《五人墓碑记》(2 / 3)
,白白牺牲的。」 「综上所述,我可以推断出,宿主你在主观上是想保住‘东林七贤’的性命的,只是你以为之前敲打了魏忠贤一番后,魏忠贤就不会继续对东林党赶尽杀绝了,而事实却并非如此。」 启明分析完毕,还煞有介事地戳了戳她倚靠的那座木雕,「宿主,我要再次提醒你,无论是改变历史,还是完成系统任务,都没你想得那么容易哦!」 朱由校面无表情地用意念回道,「我想保住‘东林七贤’的性命有什么不对吗?难道穿越者就必须杀人如麻,不择手段吗?」 「而且别人也就算了,关键是那个黄尊素,他有个儿子黄宗羲,写了一本《明夷待访录》,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这不就是主系统所追求的宪政思想之雏形吗?」 「黄宗羲可是个有名的大孝子,魏忠贤死后,他袖藏铁锥,孤身赴京为父讼冤,在刑部大堂当场锥刺许显纯、痛击崔应元,拔其须归祭父灵。」 「我还指望着黄宗羲能成为大明的宪政专家呢,倘或‘东林七贤’还是跟历史上一样被下狱论罪了,那我不就不再可能利用黄宗羲替我完成系统任务了吗?」 启明重新摆出了一张严肃科普的学术脸,「既然宿主是抱着这种美好的愿望,那作为系统小助手,我就不得不再给宿主讲一讲历史了。」 「如果宿主你要想把黄宗羲收为己用,那就绝对不能让‘开读之变’在这个时空里再次发生。」 「杀父之仇不共戴天,黄宗羲在历史上加入了‘复社’,就是因为复社的创始人之一,是《五人墓碑记》的作者张溥。」 「而‘复社’以‘吾以嗣东林’为号召,其早期成员多为东林党人的后裔,故而又被号称为‘小东林’,这个社团完全继承了顾宪成的思想遗产,以广收门徒、把持科场,最终达到左右政权之目的。」 「崇祯年间,复社不但连连发起了驱逐阉党顾秉谦和阮大铖的行动,而且还成功干涉了朝廷的人事,周延儒能两次就任内阁首辅,就是张溥遥执朝政,为其奔走的结果。」 「虽然张溥在历史上确实成为了现实意义上的‘在野政党之魁杰’,但是这些复社成员既没有能力阻止满清入关,也没有能力彻底改变封建王朝的体制,这个所谓的‘在野党’,在顺治九年就被清廷正式取缔了。」 「因此一般后人都认为,复社实质上代表的是明末江南地主阶级及知识分子参政议政的政治需求,其自身并没有能力在明末乱局之中实现宪政改革。」 「如果宿主你的目标是搞真宪政,那你就不能让‘东林七贤’的后人都投入到这个徒有其表的社团中去。」 「而复社之所以能在崇祯年间拥有这样大的影响力,追根溯源,就是从周顺昌被捕开始,张溥利用‘开读之变’和阉党的倒台为复社积累了名望,使得天下士子纷纷登名社录,争入其门。」 「因此宿主你如果要保住‘东林七贤’,你就必须阻止‘开读之变’,不过关键问题在于,以魏忠贤这般赶尽杀绝的手段和态度来看,他是不会轻易甘心宿主你将李实的这封弹劾奏章置之不理的。」 「明末的党争是十分残酷的政治斗争,不死人是不可能的,在魏忠贤眼里,他跟东林党已经处于一个不是你死就是我亡的阶段了,如果宿主你想为东林七贤脱罪,恐怕会适得其反。」 朱由校扬起了嘴角,用意念对着启明轻笑道,「那我就来个先发制人。」 启明揪了揪自己的双丸子头,偏着小脑袋问道,「宿主你想怎么做?」 朱由校停下了手中的活计,将凿斧重重一搁,倏然转身,朝王体乾伸出了手,“朕听着,这奏疏中的语气,怎么也不像是李实说出来的话啊,你把这揭帖拿来给朕细瞧瞧。” 王体乾蓦地一怔,下意识地便朝魏忠贤望去。 不料他刚一移开视线,皇帝便又冷冷地道,“王体乾,朕一个大活人好端端地立在这儿,你无缘无故得往哪儿看呐?” 王体乾赶忙应了一声,拾起那本奏疏,走到皇帝跟前重新跪下,恭恭敬敬地双手奉上,“奴婢方才是怕自己念错了字儿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