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要改革就必须先集权(2 / 3)
二十二分从沈阳速通北京了,这教崇祯皇帝如何不恨?」 「这要搁在现代类比一下,崇祯皇帝就是个原生家庭极其不幸,从小在豪门之中受尽了冷遇,长大后好不容易当了家,又被花言巧语的老渣男骗了家族积蓄的苦命孩子,属于典型的因长期被东亚父权压迫而逐渐性格扭曲的受害者,都够资格加入‘父母皆祸害’小组的了。」 「如果袁崇焕能当真完成‘五年平辽’的承诺,崇祯皇帝倒不会像历史上那样毒辣,他反倒很有可能对袁崇焕产生依赖,这是现代心理学中的‘补偿效应’,从小缺失父爱又因父权压迫而自卑的青少年很容易对年长男性心生好感的。」 「后来杨嗣昌跟崇祯皇帝君臣相得,提出要用‘四正六隅,十面张网’的战术剿杀农民军,最后即使失败了,崇祯皇帝还是为他亲书祭文,说明崇祯皇帝并不是天生就那么冷血无情的嘛。」 「主要还是原生家庭的问题,明光宗就不是一个好父亲,他自己童年不幸,不得明神宗的喜爱,长大后也有样学样地冷落儿子,根本不履行‘父职’。」 「所以崇祯皇帝才人格发展不健全,控制不住情绪,袁崇焕对着这样一位有严重心理缺陷的少年天子吹牛画饼,那落得一个被千刀万剐的下场也不足为奇。」 启明伸出一根手指道,「作为系统小助手,我个人十分反对用现代的原生家庭理论去分析封建帝王的行为。」 「要是按照这个逻辑,皇太极也可以抱怨说,他亲妈死得早,亲爹偏心后妈养的小儿子,他拼了命地表现想去争夺父爱,结果不管他怎么表现,亲爹还是把重要财产都留给了小儿子,他不得已才联合众兄弟逼死了后妈啊——」 「而从数据上来看,历史上所有的封建帝王,不管是昏君还是明君,原生家庭幸福的可谓是屈指可数,所以这‘原生家庭是否幸福’跟‘皇帝在位表现’并不能构成正向关联。」 「至于袁崇焕为何会提出‘五年平辽’么,主要还是为了给关宁军争取资源,没有钱,就不可能训练出一支强军,这人事权和财政权都在皇帝手里,袁崇焕为了让朝廷拨款支持,那当然得极力讨好崇祯皇帝,专拣好听的说了。」 「他这个人,大体还是可用的,关键还是要看怎么用,所以我特别欣赏宿主你方才的表现,宿主在根本不了解系统任务的情况下,就能做出力保袁崇焕的决定,可见宿主是有一定的政治天赋的。」 朱由校道,「我没想那么复杂,我就是觉得袁崇焕在历史上终归是功大于过的,如果不是因为阉党一直在针对他,他在天启年间的作为,应该还能再多那么一点儿,不过既然系统也觉得袁崇焕可用,那……我干脆放权给他如何?」 启明一怔,全然没想到朱由校会突然给她来这么一个转折,「放权?怎么放权?」 朱由校道,「效仿清廷,像放权给袁世凯一样,放权给袁崇焕,据说袁世凯在准备当皇帝之前,为了增加自己的合法性,还特意制造了一句谶言,‘杀袁者清,亡清者袁’,康有为的弟子张伯桢便依此进行了考证,据此得出‘袁世凯其实是袁崇焕的弟弟袁崇煜的后代’的结论。」 「于是袁世凯便将袁崇焕追封为‘肇祖原皇帝’,并为其修建了‘原庙’,其实呢,这样的考据纯属无稽之谈,袁世凯是河南人,袁崇焕是广东人,两人隔着十万八千里呢,但是他们在某些方面还是有些相似的,譬如在掌握地方军队这一点上。」 「袁世凯之所以能够篡清,就是因为他小站练兵练出来了一支北洋军,并且使得这支军队只有他能驾驭,所以即使清末的那些满人亲贵早看出袁世凯的狼子野心,但在武昌起义爆发之后,却不得不重新起用他。」 「清廷忌惮的是外国人和孙中山,明廷要对付的是满清和李自成,抛开外部势力而言,孙中山和李自成在某些方面还是挺相似的,就算满清被我扼杀于萌芽之中了,只要李自成还当他的闯王,我就必须要用到关宁军去镇压平叛。」 「如果我要完成主系统的任务,在明末这个体制的内部推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