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重文轻武的政治平衡(1 / 3)
魏忠贤看着皇帝一起一伏的胸膛渐渐平静了下来,方又道,“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依奴婢看,皇爷还是应该从内廷派个监军去东江镇。” “其实从去年开始,毛文龙就一直请求皇爷派内臣镇守登莱了,皇爷只是没允他,依奴婢看,既然毛文龙主动提出这个要求,那他到底还是把皇爷当‘君父’来尊敬的。” 朱由校“啧”了一声,道,“绕了这一大圈,怎么又回到镇守中官的事儿上来了?朕刚才不是说了,要‘容后再议’吗?” 魏忠贤无奈道,“您每回说‘容后再议’,那就是不议了。” 朱由校斜了魏忠贤一眼,加重语气道,“朕没说不议啊,可这么大的事儿,朕总得听听外臣的意见罢?” “祖宗留下‘重文轻武’的规矩,那重的是什么呀?轻的又是什么呀?辽东一向是边将受督抚调配,朕再派你们去监视督抚,督抚巴结你们,那是人之常情,朕要不管,那就没人管得着。” “可你们要想越过督抚直接勾结边将,那不就成了‘重武轻文’,违背祖制了吗?毛文龙在东江镇虽是里外一把抓,一个人把总督巡抚、兵备经略的活儿都给干了,但他到底还是个武将。” “你想派内臣去东江,那外臣们定有一箩筐的劝谏之辞等着朕呢。” 魏忠贤心中一惊,皇帝这几句话看似平平淡淡,实则意思极重。 以文制武,文官受命于皇帝,皇帝再派宦官监视文武官员,这才是晚明重文轻武的道理。 一旦谁打破了这个平衡,谁的情形便危险了,张居正与冯保的下场,就是血淋淋的教训。 皇帝希望通过司礼监和阉党操控朝廷,却不能容忍魏忠贤他自己跟外臣达成内外朝联盟。 魏忠贤思忖片刻,决定将皇帝的注意力重新转回毛文龙身上,“咳,皇爷的教导,奴婢明白。” “只是奴婢想着,毛文龙跟东林党捆绑太深,倘或皇爷能派内臣去皮岛,让毛文龙定了心,说不定他一下子就变得听话了。” “就譬如宁远这一战罢,皇爷说袁崇焕要考虑党争,那难道毛文龙就不用考虑党争吗?” “袁崇焕跟高第先前那一翻脸,那这一仗不管输赢,在袁崇焕和高第之间,皇爷总得罢一个人职,这时候在毛文龙眼里,他要是派兵支援宁远,那就相当于站队了。” “倘或毛文龙来支援宁远,那一共有两个可能,一是打输了,宁远城丢了,那他就是‘轻敌冒进’,袁崇焕若是一下狱,他说不定也要跟着受斥责,他为何要作这吃力不讨好的无用功呢?” “二呢,就是打赢了,可即使打赢了,袁崇焕也不一定会为他上疏表功,退一步讲,即便袁崇焕为他上疏表功了,那这一下不就相当于打了高第的脸吗?” “再加上,皇爷一向厌恶东林党,虽然袁崇焕赢了这一次,但要是奴酋下次再来攻城,袁崇焕能保证一直赢下去吗?” “而以东江镇的地理位置而言,倘或没了朝中的政治支持,就算能袭扰敌后,侥幸赢了几场小仗,迟早也会一败涂地,毛文龙既想以图后报,又怎么会为了袁崇焕,而去牺牲他手下的人马呢?” “毛文龙一直打着左右逢源的主意,就是因为这朝中许多人都认为他是东林党,他一开始能去辽东是靠他舅舅,后来能立下大功呢,又是又是因为叶向高……” 朱由校打断道,“别总拿毛文龙的舅舅来说事儿,沈光祚都死了三年了,就算他生前是东林党,也不关毛文龙什么事儿了。” 在毛文龙的早年发迹经历中,有两个人物至关重要。 一个是王化贞,他为毛文龙提供了独当一面、便宜行事的机会,使得毛文龙的碌碌半生迎来了转机。 另一个则是他的舅舅沈光祚,他屡屡利用他在官场中的人际关系为毛文龙寻找门路,毛文龙能到王化贞手下供职,全是仰赖于沈光祚的举荐。 沈光祚是毫无疑问的东林党,他是万历二十三年的进士,与刘一燝、袁应泰、孙慎行等人是同年。 当年“红丸案”中,李可灼进献红丸,致使明光宗突然驾崩,而浙党领袖方从哲为明光宗起草遗诏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