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章:元春(1 / 2)
“说话。” 南书房中,皇帝的声音迟缓低沉,浑不似一个二十多岁的年轻人应有的声线,其面若冰霜,更是看不出半点喜怒之意,也正因如此,被召至此处的众位大臣无一敢率先开口。 “说话。” 沉默了半晌,皇帝又吐出这两个字来,依旧是语气平缓。 群臣没有敢让皇帝再重复第三遍,当即便有人站出来道:“启禀圣上,臣以为,此事原委具已查明,为陈国舅长期欺压北狄子民,淫人母女,以致众怒难消,方致身死之祸。此刻北狄子民正惶惶不可终日,臣以为,若于此刻派钦差大臣前往安抚,不仅可以彰显我天朝大国雅量,更能以正视听,以圣上仁孝之念教化北方狄民。” 皇帝坐在龙椅上,对于这位大臣所说不置可否,只是闭了下眼睛,继续问道:“还有吗?” 见出头鸟平安无事,众大臣心态稍宽,都开始各自发表看法,有赞同安抚之策的,也有主张小施惩戒的。 皇帝扫视了一下群臣,突然问道:“林爱卿,你怎么看?” 立在人群中的林海听到自己被点名,身子一颤,他虽为从一品大员,同时兼任南书房行走,但是皇帝并没有说过他有资格协理军政,今日这番议论他本不该在此,但皇帝却突然召他入宫,进了南书房以后也不表态,一直就把他晾在这里。 林海看着众多老臣各抒己见,自觉多余又如履薄冰,胸中有所论断又不敢妄加议论,所以一直一言不发。 现在皇帝点名问他看法,林海只觉自己被架到了烤炉上。 群臣投来的目光也是极为复杂,兰台寺官员的职责是监察百官,检举不法,林海新升左都御史,却出现在这样的场合,只能说明他颇受皇帝器重,但是,就在半个月以前,这位前科探花郎还在地方收盐税呢。 林海也知道皇帝早已将自己经营人脉的门路堵死,所以也顾不得其他人的看法,他的生死只在皇帝一念之间而已,他也只需要对皇帝负责,因此,林海轻呼一口气,正色道:“启禀圣上,臣以为,当遣一声名显赫的大将率兵屯于北关,以彰国威,令遣一钦差,前往安抚,以显仁德。” 皇帝听了林海的话,依旧没有多余的动作,只说道:“说下去。” 林海道:“自古以来,东夷西戎,南蛮北狄,莫有不觊觎我中原地大物博者,只因我大夏国富民强,所以不敢来犯。陈国舅虽作恶在前,但毕竟为皇亲国戚,若不施以威慑,只怕北狄刁蛮无知,以为我大夏无力,然后联合部族,掠我边境,届时战事一起,必将生灵涂炭。故臣以为,先施以威慑,而后再予以教化,以贤以德,折服于人。” 听到林海一口气说完其心中所想,众位大臣察言观色,纷纷心道,这林海所言已算得上面面俱到,就是不知圣上是做何打算。 皇帝听了林海的话,故意闭目养神,默不作声,过了半晌才说道:“如要领兵北伐,众位爱卿以为,当遣谁为元帅?” 此言一出,群臣脸色大变,立有大臣跪下道:“圣上,万万不可啊!如今国运昌盛,更是休养生息的大好时机,若于此时动兵,虚耗国力,前人夯实的基础动摇,势必……” 皇帝抬手示意这位大臣闭嘴,不耐烦道:“朕说的是如要领兵北伐。” 那名大臣听到皇帝这话,似是松了一口气,不再作声。 不过群臣细细思来,却发现皇帝这话抛出了一个大难题。 如果真要领兵北伐,谁能当的起这个元帅? 群臣第一个想到的便是神武将军冯唐,冯家世代忠良,且门中子弟多是少年成名,冯唐十七岁便初阵破敌建功,数十年的军旅生涯,如今更值壮年,若要问谁能统率三军,除他以外…… 想到这里,群臣心里一惊,这才是问题所在,整个大夏,除了神武将军冯唐,竟已无堪当重任的大将? 皇帝原本只为如何处理北狄虐杀陈国舅一案才召集众大臣,如今忽然牵扯出这一桩新的烦恼,不免觉得烦躁,当下手按额头,示意群臣退下。 不多时,南书房寂静无人,皇帝长呼了一口气,心道,自己接过这太平之世,励精图治数年
↑返回顶部↑